每月專欄

2014-11-12
抗通縮,日本走進寬鬆不歸路
執筆:簡炳權     卓智理財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抗通縮,日本走進寬鬆不歸路
 
日本是量化寬鬆(QE)的鼻祖,QE卻在美國發揚光大,將美國從金融危機拯救回來。10月底,美國如期結束購債計劃(QE3)。但是同時,日本議息會議中,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意外宣布再次擴大日本量化及質化寬鬆(QQE)規模至80萬億日圓。在這個意外的時點擴大寬鬆規模,標誌日本為了對抗通縮使出了大招。
 
寬鬆意不在再壓低利率
 
對比日本和美國的量化寬鬆計劃,途徑都是通過購買國債來實現,不過目的卻大大不同。美國是希望通過量化寬鬆壓低長期利率,使投資者、企業順利完成去槓桿的目的,而日本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對抗多年以來的通縮問題。9月份,日本通脹水平為3.2%,但是扣除4月份增加消費稅的效應之後,實質通脹約為1%,遠低於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上任時承諾的2%目標。黑田東彥為了保住央行的權威,必須再次祭出QQE來對抗通縮。
 
日本嚐過2012年至2013年日圓快速貶值的甜頭,希望再次通過提供市場資金來促使日圓貶值。寬鬆消息宣布當日,美元兌日圓應聲突破110大關,隔週突破115,顯示寬鬆政策初見成效。日圓貶值,一方面將會提高進口能源價格,從而提高通脹水平。另一方面,海外企業盈利回流日本將能夠獲得更多的匯兌收益,提高員工的收入水平。


 
增加風險偏好
 
配合央行的寬鬆措施,當日過了不到兩個小時,日本最大的養老金管理基金GPIF宣布大幅增加配置日本和國外股票的資產比例,減少購買日本國債的比例。首先,增加國外股票的資產比例有望進一步推低日圓匯率。因為GPIF使用日圓計價,如果這些資金需要投資海外市場,都需要通過互換協議等模式來獲得外幣,甚至需要在外匯市場直接購買外幣。投資和對沖需求將令日圓匯率進一步走低。第二,作為各類退休計劃的風向標,GPIF增加購買日本國內股票的比例無疑傳達了一個清晰的信號給市場,日本的投資不再是追求低收益低風險。當日本散戶投資接受這一理念後,一些高收益高風險的融資計劃將重新被這些散戶接受。


 
擺脫投資的本土偏好並不容易,一旦日本國債收益率上升,債券價格下滑超過投資者的預期,拋售國債的連鎖反應將令日本財政面臨極大的危機。為了防止投資者跟隨GPIF一起拋售日本國債,央行的量化寬鬆計劃將大部分回購拋售的債券。因此,當市場公佈這項消息是,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並沒有抽升,反而繼續下跌。而量化寬鬆和修改資產配置計劃相互配合也令投資者發覺,日本政府和央行已經為對抗通縮達成一致。
 
進一步發掘GPIF資產配置目標的修訂計劃,投資者會發現新配置目標將取消短期資產一項,並提出部分資金可以投資另類投資工具,例如是房地產等。而央行的QQE計劃亦將會擴大購買房地產資產抵押證券的份額,支持日本房地產的發展。
 
成功的概率
 
對抗通縮難度極大,而日本第一個需要面對的抉擇就是是否在12月決定2015年再度上調消費稅。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經過4月份增加消費稅,日本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為-7.1%,遠超市場預期。在收入未見增長之前,消費稅嚴重打擊日本的銷售零售,不利於提高通脹水平。但是,一旦延遲調高消費稅,海外投資者將會質疑日本目前的財政狀況。要知道目前日本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不足0.5%,而債務佔GDP比重超過200%。對比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約2.3%,債務佔GDP比重約為100%,日本的債券明顯被市場高估。一旦市場懷疑日本出現財政問題,收益率將會攀升。
 
雖然寬鬆不能確保拯救日本經濟,卻可以令資本市場狂歡。一方面,日本政府和央行同時出手,顯示日本正為安倍第三隻箭爭取時間,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如果通脹能夠重回央行目標,將令投資者重拾信心。即便未能達成預定目標,日元匯率下跌,增持日本股票比重也會提高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
 
總結來看,日本意外寬鬆不但揭開對內對抗通縮的序幕,也掀開了全球貨幣政策分化的迷霧。從現在到年底,我們認為日本外匯短期已經出現超調(Overshooting)狀況,但日本股票市場尚未完全反映這次變革帶來的收益。投資者可以繼續留意日本政府、央行以及GPIF的動向,特別是是否如期調升消費稅,來決定進入日本股市的時機。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