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4-01-17
香港須改變 才能維持競爭優勢
 


執筆:簡炳權     卓智理財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明報專訊】種種經濟數據顯示,世界四大主要經濟區美國、中國、歐洲、日本都呈現經濟復蘇的跡象,若情況持續,相信 2014 年的有關地區的經濟表現將會有進一步的改善,但香港能否趁這些區域經濟復蘇時分一杯羹,筆者有所保留 ! 

個人收入停滯不前 租金成本昂貴
  香港經濟一向有賴自由貿易、資金沒有出入境限制,且低稅率和少政府干預等政策使其優越於同儕城市,財政司長曾俊華近日在網誌發表文章指出,他對去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對香港競爭力排名的下跌,仍表示樂觀,筆者不敢完全苟同,如果我們從宏觀實質經濟表現角度看,不難發覺香港在回歸後個人平均收入基本上是停滯不前,這個結果反映香港整體企業的競爭力及發展步伐並不一致,競爭力非想像中的理想。
 
  香港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來自地產發展,目前樓價高企、既得利益者當然是地產業,人民幣升值,自由行政策開放,也只令個別零售業受惠,但租金暴升,往往也扼殺了其他企業的正常發展,很多國際知名的大型企業例如 Walmart 、Carrefour 、Google 等都沒有在本港設立營銷中心,不是最好的例證嗎?據最近調查所得,在香港新成立的中小企一般來說有九成捱不過 3 年便結業,租金成本昂貴不是對本土長遠經濟發展已構成不利的影響嗎?
 
  優勢在誠信專業精神另一方面,內地各大城市近年在國家實行開放政策支持下,再加上積極進取,經濟發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相反,自回歸以來,我們只不過是懷緬過去,歌頌昔日之優勢,在故步自封,不思進取下,香港經濟兩項重要支柱轉口貿易和物流業近年都相繼轉弱,受內地競爭影響顯然易見。

  內地現正極積在深圳前海打造另一個較具規模的金融中心,且在不少大城市都會設立自由貿易區,面對這種種挑戰,香港金融業勢必受到衝擊是無可避免的事,又我們的政府施政予人的感覺是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也沒有動察先機敢於創新去把握發展機遇的能力,確實令人擔憂。舉例,「港珠澳大橋」於 2016 年快將啟用,珠海橫琴如酒店,交通等配套設施已發展得如火如荼,甚具規模,反觀,我們很多的工程仍留於招標階段,這樣的效率,與他們競爭,又談何容易呢!

  其實,有危就有機,香港相對於內地城市還有一個體制優勢,那就是誠信和專業精神及能力,在國際跨國專業規模比重方面,我們就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倫敦、紐約,超越東京、巴黎、新加坡,遠勝北京和上海。回歸後,香港並無善用這些優勢,只搞金融地產投機,今後只要能作出改變,盡量把握珠三角綱要和其他優勢產業的發展機遇,全力發揮體制作用,競爭優勢必可增強!

歡迎來信提問
傳真:28690630
電郵信箱:edmundkan@splendorfc.com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