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8-05-08
2018-05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FOMC決議利率不動,FED調升通膨預期
    FOMC會議5月2日一致決議,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1.5%至1.7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FOMC會後聲明上修通膨展望,預期中期通膨年增率可望「接近」FED 2%目標,但同時也使用「對稱性」(symmetric)一詞形容此通膨目標意味FED可能容許通膨率稍微高於2%,一如之前讓通膨率低於2%。採取這個立場,顯示FED認為此刻還不必為因應通膨攀升,而加快升息腳步。由此看來,FOMC立場未如市場原先擔心的那麼鷹派。FED政策聲明發布後,美國短期利率期貨市場交易員仍押注於今年FED會再升息至少兩次。投資人普遍預期FED將在6月會議再升息1碼。美元指數5月2日在Fed發布聲明後一度跌到92.245,後來雖站上92.834的四個月高點,之後又跌回至接近平盤的92.542。
    美國與中國為期兩天的貿易會談於5月4日結束,雙方只同意未來將繼續協商,對一些貿易議題達成共識,但未說明細節;也承認雙方在一些議題有重大歧見,並將繼續溝通,以尋求更大進展。美中雙方4日下午都未公開說明會談內容,美國代表團於4日晚間離開北京。5月3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米努勤率領的美方代表團,就共同關心的中美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在大陸外交辭令上,進行「坦誠、建設性」討論的表述,通常代表雙方分歧仍大。不過去年就已暫停高層經濟對話的美國與中國都同意,穩健而穩定的貿易關係很重要,也計劃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雖然美中貿易緊張關係將持續升高,但對經濟造成的衝擊可能有限,雙方協商出解決方案仍是最可能的結果,只是要花許多時間,美中在這段期間仍會對彼此裝腔作勢。美國代表團事先曾向中方提出一項文件,對中國提出八點計畫,要求中國在一、兩年內改變多項政策,美國並準備依據這些計畫進行談判。重點包括要求中國在2020年時,應使中美年貿易順差額至少比2018年減少2,000億美元,並立即完全停止支持先進科技產業。美方立場聚焦於中國由國家主導的經濟體制,強制性技術移轉,及美中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美方強調,美中貿易關係「嚴重失衡」,美國對中國投資及服務業貿易仍受「嚴格管制」,中國產業政策對美國「構成重大經濟及安全顧慮」。美國代表團成員財政部長米努勤稍早時說,美、中已進行「非常良好的對話」,但未說明細節。川普3日還推文指出,「我期待不久後與習主席會面。我們的關係一直很好」。美中貿易談判還有很長路要走,離實質談判結果仍相遙遠。
IHS Markit公布4月美國製造業PMI 採購經理人指數終值,從3月的55.6上升至56.5,創下2014年9月以來的新高。該指數高於50臨界點即反映製造業景氣擴張。除了產出和新訂單等2個分項指數大幅成長帶動外,4月出口銷售與上月一樣維持穩健成長,而就業增長雖然降至8個月低點,但整體的勞動市場仍然相當穩健。4月PMI終值創下3年多新高,顯示美國第2季經濟有個穩健的開頭,在首季GDP季增年率達到2.3%溫和擴張後,美國經濟可望持續加速成長。但由於川普政府對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加上油價不斷升高,導致製造業的成本壓力增加,許多供應商採取調高產品售價方式因應,市場需防範未來通膨惡化的問題。



美國勞工部公布4月失業率從4.1%降至3.9%,創下2000年12月以來新低。4月美國就業人口增加不如預期,且勞工薪資成長滯緩。4月美國就業人口增加16.4萬人,雖不及市場調查分析師預期的17.5萬人,但4月失業率低於分析師預期的4%。勞工部另將3月就業人口增幅從10.3萬人上修為13.5萬人。2010年10月以來美國就業人口已連續91個月維持成長,是史上最長就業成長紀錄。過去3個月來,美國就業人口平均每月增加20.8萬人,與去年平均每月18.2萬人增幅相比明顯加速,令外界預期聯準會今年可望加快升息腳步。

歐元區經濟動能放緩,ECB貨政面臨巨大挑戰
    歐元區2018年第1季GDP季增0.4%,是近一年半來最低水準,比去年第4季的0.7%差更多,數據證實歐元區成長動能正在減弱中,也使ECB擬議中的貨幣政策正常化計畫面臨更大挑戰。與去年第1季相比,GDP成長2.5%,年增率低於去年第4季的2.8%,也是八季以來首次出現成長下降。決策官員面臨的問題是成長減緩究竟只是暫時現象? 還是全球貿易緊張、歐元升值及產能制約將壓抑歐元區長期成長展望? 目前可以歸納出一些暫時性因素,包括天氣嚴寒,短期產能面臨瓶頸使出口減弱,甚至爆發流感,都壓低第1季成長。不過消費者信心仍強,預料第2季消費將回升,使經濟季成長率回升到0.5-0.6%左右。
    歐盟執委會上修2018、2019兩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預測,但預料通膨率仍可能受抑制。執委會表示,2018年歐元區GDP成長率可達2.3%,高於2017年11月預估的2.1%,且接近2017年升抵的近年高點。2019年預估成長率也調升至2%,展望大致ECB和IMF最近的預期相符。上述樂觀展望反映歐元區景氣上升循環動能增強,以及全球貿易情況好轉。上修2018、2019年預估成長率前,官方數據顯示歐元區去年經濟成長2.4%。執委會也調高英國除外的歐盟經濟預測,今年和明年成長率預估分別可達2.5%和2.1%;正談判脫離歐盟的英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估為1.4%,略高於先前的預測,但仍低於歐盟全區的平均值。執委會預估今年歐元區通膨率為1.5%,比先前預估略加速,但明年預估通膨率維持在1.6%不變,仍未達ECB略低於2%的目標。
    ECB 3月決策會議預料不會做出重大政策調整,只會微調溝通現有立場。市場業一致也預測,ECB決策官員要到今年6月才會調整前瞻指引。考量到近期市場動盪、歐元強勢,加上無論是整體還是核心的通膨率都已經回落,因此ECB決策官員寧可採取觀望態度,最遲可能要到夏天,才會暗示何時結束資產收購計畫。3月決策會議上討論的最重大調整,可能是放棄「ECB必要時可能增加購債」的措辭、即ECB的「寬鬆傾向」。ECB官員要到6月才會調整有關購債的前瞻指引,並於7月訂定購債措施結束的日期。至於有關利率的前瞻指引,預計要到9月才會調整。目前預估在購債計畫結束後「很常一段時間」才會升息。ECB總裁德拉基近來發布的歐元區經濟展望較以往審慎,反映他的堅持:央行必須要耐住性子,繼續支撐歐元區經濟,否則會危及期盼已久的通膨回升。
    歐洲央行2018年初購債規模將砍半至每月300億歐元,2018年底購債方案就會完全退場,但最快2019年才會升息。歐洲央行新一輪的舉措反映兩大意義:一是歐洲央行承諾維持購債計畫,凸顯出歐洲央行的謹慎態度,歐元區仍需要充足的寬鬆刺激措施,只要歐元區通膨率依然疲軟,未來仍需謹慎行事。二是歐央期許未來歐元區經濟對於歐央相關政策的倚重程度,亦可望逐步降低,希望寬鬆貨幣政策在退場的過程中,影響到歐洲經濟復甦。受惠歐洲央行繼續維持寬鬆政策,帶動歐美主要股市上漲,反映出歐央新一輪購債計畫,符合先市場的預期;歐元區經濟成長和失業率下滑是影響歐央縮減購債規模的關鍵因素。展望後市,歐洲央行將2018、2019年通膨預測下修至1.2%-1.5%,通膨展望溫和。全球經濟復甦強勁,市場預估歐元區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2.1%、1.8%,民間投資持續增長。利率方面,歐洲銀行放款恢復正常且經濟復甦大環境下,歐洲央行2018年或許有機會縮減負利率幅度,但預估速度將較美國慢。
    IHS Markit公布歐元區4月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初估值為55.2,優於經濟學家原估的降至54.8。其中,4月製造業PMI初估值降至56.0,為14個月低點,服務業PMI初估值則升至55.0,高於市場預估。4月綜合PMI數值,也符合第2季GDP成長率預料將從0.8%放緩至0.6%的趨勢變化。經歷年初的高峰後,歐元區經濟成長明顯下行,但成長動能仍保持強勁,且景氣降溫並非意外,也不是警訊。最近歐元區發布一連串不如預期的經濟數據,加上全球貿易面臨的風險,促使一些ECB官員對貨幣刺激措施正常化持謹慎態度。外界預料決策官員26日開會可能不會採取任何行動,但仍可能在年底前逐步結束購債計畫。
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4月PMI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意外增強,綜合PMI升至55.3,優於市場預測的降至54.8,法國民間景氣也加速擴張。

日本央行持續寬鬆立場不變,2%通膨目標暫無法確認期程
    BOJ於4月27日舉行的金融政策決策會議上決議,將短期政策利率維持於現行的-0.1%不變,作為長期利率指標的10年期國債殖利率目標也維持於0%左右水準不變、且為了達成該0%左右目標長期國債收購額將大致上維持於現行的年增約80兆日圓不變。在與會的9位BOJ委員中(包含總裁黑田東彥在內),8位委員贊成上述決議、1位反對。另外,ETF、J-REIT、CP、公司債年收購額也維持於原先的約6兆日圓、約900億日圓、約2.2兆日圓、約3.2兆日圓不變。在與會的9位BOJ委員中全數贊成上述決議。BOJ並同時公布「經濟/物價情勢展望」,將日本2017年度(2017年4月-2018年3月)實質GDP成長率預估值維持於前次(2018年1月份)預估的成長1.9%不變,2018年度(2018年4月-2019年3月)自成長1.4%上修至成長1.6%、2019年度(2019年4月-2020年3月)也自成長0.7%上修至成長0.8%,且預估2020年度(2020年4月-2021年3月)將成長0.8%。另外,BOJ將日本2018年度核心CPI(通膨率)預估值自前次預估的成長1.4%下修至成長1.3%,2019年度維持於原先預估的成長2.3%不變(扣除消費增稅影響後的預估值也維持於前次預估的成長1.8%不變),並預估2020年度將成長2.3%(扣除消費增稅影響後的預估值為成長1.8%)。值得注意的是,BOJ在前次(1月份)公布的「經濟/物價情勢展望」中還明記著「2%通膨目標達成時間為2019年度左右」的內容,但在最新公布的「經濟/物價情勢展望」中、上述2%目標達成時間的內容已遭刪除。BOJ維持寬鬆立場符合市場預期,因此BOJ上述會議結果公布後,日本股匯市並未因此產生太大波動。
    BOJ 四月初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因BOJ持續寬鬆、持續自金融機構手中大量購買日本國債、造成銀行準備金帳戶餘額持續增加,截至2018年3月底為止Monetary Base餘額達487兆44億日圓,較前月底增加2.5%,3個月來首度呈現增長、創歷史新高紀錄。貨幣基數包括流通紙幣、流通硬幣以及金融機構存放在BOJ的準備金活期帳戶餘額;貨幣基數是創造貨幣供給的基礎,能產生貨幣乘數效果,故亦可稱為準備貨幣或強力貨幣。3月份日本貨幣基數平均餘額較去年同月成長9.1%至475兆9,328億日圓,已連續第71個月呈現增長,不過增幅連續第7個月呈現萎縮。
    BOJ於3月9日舉行的貨幣會議上決議維持寬鬆立場不變,將短期政策利率維持於現行的-0.1%不變,作為長期利率指標的10年期國債(JGB)殖利率目標也維持於0%左右水準不變、且為了達成該0%左右目標長期國債收購額將大致上維持於現行的年增約80兆日圓不變。BOJ 3月19日公布數據指出,截至2017年12月底為止日本在外流通的公債金額總計達1,092兆日圓,較1年前增加0.8%、3季來首度呈現增長;其中,BOJ持有的JGB金額高達449兆日圓,持有額較1年前成長6.8%,佔整體比重揚升至41.1%,持有額、佔比持續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Nikkei/Markit公布日本4月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3.1,較3月的51.3升高。其中,日本4月服務業PMI為52.5,較3月的50.9攀升,創下6個月新高,並為連續第19個月保持在50榮枯線之上。不過該調查顯示企業信心下滑,因日本勞動力短缺,企業聘雇員工困難。新業務較3月加速成長,但未來業務預期指數卻跌至7個月新低,競爭升高及勞動力短缺情況加重,可能對未來12個月的生產潛力造成衝擊。日本4月製造業PMI終值為53.8,優於初值53.3和3月終值53.1,報告顯示內需增溫,但受到日圓升值影響,出口訂單成長大幅放緩。日本製造業已連續20個月站在榮枯分水嶺50之上。分項數據顯示,當月產出指數與新接訂單指數同步上揚,且都來到近四年新高水平。產出物價指數從1月的51上升至52.5,創2008年10月新高,未來有望進一步推漲日本通膨。日本GDP已連續七季成長,創1994年來最長記錄。產出缺口顯示,需求大於供給的幅度為逾九年之最,意謂著物價有上漲壓力。



   2018年上半年日本經濟的下行風險,端視美國是否轉向保護主義。若美國川普政府在貿易大戰方面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恐將嚴重衝擊亞洲供應鏈與日本經濟。連帶受害的還有日本的財政信譽,因為政府將被迫擴大支出,並且推遲預計2019年稍後實施的調漲銷售稅,促進長期成長所需的結構性改革也將寸步難行。

英鎊持續疲弱創4個月低點,英國央行升息與否再陷長考
    英鎊向今年1月以來最低水位回落,主因近期美元走堅,而且英國最近公佈的一系列經濟資料均呈現疲弱,再加上出於對英國退歐的擔憂,可能造成英國央行下周維持利率水準不變,投資者因而出脫英鎊。英鎊自4月中旬以來已下跌0.08美元,導致今年以來的漲幅已降至不到0.5%;英鎊曾是今年以來表現最佳的主要貨幣之一。近期公告的 GDP國內生產總值資料不及預期,且服務業資料也令人失望,這幾乎讓市場篤定英國央行不會在5月10日的政策會議上升息。市場對升息可能性的預期從4月初的90%以上降至10%,再加上美元上漲,共同促使交易員賣出英鎊。英鎊可能處於合理水準,但面臨一定的下行風險,英鎊兌美元跌0.2%至1.3550美元,略高於週四觸及的四個月低點1.3537美元。鎊兌歐元持平於0.8831,因歐元普遍下跌。本周有關英國脫歐談判的擔憂重新升溫。
    英國OBR預測,2018年英國GDP將增長1.5%,高於2017年11月  預期的1.4%。2019年和2020年GDP增長為 1.3%,與2016年11月的預期持平。OBR下調了對2021 年和2022年英國GDP的預測,分別為增長 1.4%和增長1.5%。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表示,雖然 OBR 下調了 2021 年和 2022 年經濟增長預期,但是「預期就是用來被打敗的」。哈蒙德預計英國政府債務也將降逐步減少。公共債務預計到2020-2021年,將從今年的452 億英鎊降至287億英鎊,到2022-2023年,將降至214億英鎊。英國債務的顯著降低,是17年來的首次,這代表英國經濟從10年前的金融危機開始復甦的一個轉折點。他認為,「在隧道盡頭還有亮光」。
    英國央行2017年11月2日決議調高基準利率一碼至 0.5%,為自2007年7月以來首度升息,符合市場預期。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投票以7比2決議升息,理由是英國國內通貨膨脹已達3%,經濟成長已有減緩趨勢,因而採取了升息行動。英國央行聲明,英國經濟展望依舊具有重大風險,包括家庭,企業與金融市場對有關退出歐盟過程發展的反應,英國央行決議維持購買資產計畫不變,包括公債4350億英鎊,公司債100億英鎊。隨著英國2019年硬脫歐的風險日漸切實,目前多數預測機構都預計2018年英國經濟將出現顯著疲弱放緩。英國歷經生活水平相繼兩個相對較好的年後,嗣後也可能下降,原因之一就是GDP成長放緩,這將意味著英國就業市場也將成長放緩,甚至可能出現明顯下滑。此外,英鎊疲軟、通膨加劇將使實際工資縮水。高通膨還將加劇福利金名義價值的凍結。
    IHS Markit/CIPS英國4月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3月51.7點的20個月最低水準,回升至52.8點,但仍然是2016年9月來第二低,並低於市場預估的53.5點,顯示英國經濟在踏入第2季後,其成長情況繼續讓外界失望。但製造業能在3月遭逢西伯利亞寒潮「東方怪獸」來襲的情況下成長,著實不容易,但整體成長有一部分因為新訂單和聘僱指標的增速趨緩,而受到抑制。占英國經濟產值約10%的製造業去年扮演成長引擎的角色,如今成長稍微降溫,癥結在於英脫後通膨上升,抑制了一些消費者需求。第1季製造業PMI季比增加約0.4%,從去年第4季的1.3%大幅放緩,英國第1季的製造業景氣的增速降到一年來最低,已經「進入較疲弱的成長階段」。調查顯示,英國2月製造業增長放緩是普遍現象,從消費品、投資品、到半成品的製造商皆有,而歐洲多數地區的製造業正在享受全球需求復蘇引導下的強勁增長。英國製造業PMI去年11月曾觸及四年高位58.4。過去幾個月放緩的確切觸發因素尚不明確,未來有一些更為樂觀的跡象。製造業訂單增長為11月以來最強勁。56%的製造企業預計將在未來一年增產,這一比例接近1月創下的兩年高位,6%的企業預期產出將下滑。雇聘也升至三個月高位。但海外訂單增速放緩至四個月以來最低。“供應鏈延遲也妨礙產出增長。這些供應限制若能解除,不僅能進一步提振成長,同時也將部分緩解投入成本壓力,”製造業原物料成本上漲速度較1月創下的11個月高點放緩,而企業將成本轉嫁給顧客的速度也趨緩,儘管就歷史標準來看仍處於高檔。


    
中美貿易初談高來高去,短期將難有成果
    中美第一輪貿易談判5月3日登場,雙方官員舉行兩天會談,解決貿易糾紛。由於中美立場差異過大,預料難以出現具體成果,談判可能曠日廢時。美國財長梅努欽表示美國貿易代表團和中方進行了良好對話。外界認為雙方不大可能出現關鍵性突破,但是中國也許會宣布一些短期措施,讓華府延後對中國產品課徵關稅。中國資深官員表示,中國已經表現出善意,仍有談判空間,必須了解兩方面的意圖,雙方需要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美國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出訪中國前曾說,可能要花一年時間找出中美的相處之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明白該如何處理分化兩國的問題。外界對於此次會商期望不高,是因為美方指控指控北京獨厚當地國營企業,損害美國業者利益,並強迫美國業者技術轉移;中國全盤否認這些罪狀。習近平資深經濟顧問Yang Weimin指出美國可以生產高科技商品,卻只准中國製造T恤,是不合理的。另外,美方代表也未畫出明確底線,增加談判難度。美國以關稅逼迫中國低頭,北京不甘示弱,據傳已經停購美國黃豆,並下令中國北方省份擴大種植黃豆,藉此反制華府。中美貿易戰火加劇趨勢,中國似乎不再購買美國黃豆。中國什麼都買,就是不買美國貨;他們購買加拿大、巴西黃豆,刻意不買美國農產品,美國USDA數據顯示,4月19日為止的兩週,中國取消購買62,690公噸黃豆。美國貿易數據顯示,過去四週來,美國出口至中國的黃豆銷售年減10%,打擊美國農業帶。美國農人是川普當選總統的重要支持群眾之一。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回應:「中國無意和任何國家打貿易戰,但是如果對方挑釁,中國將『奉陪到底』,『看誰真正堅持到最後』。」
    川普當局認為這只是在中國多年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之後,採取早就該做的行動,他們認為以前的政府並沒有充分的反擊。「之前的政府非常非常努力地與中國人合作,」鷹派的川普高級顧問納瓦洛認為會採取關稅手段,是因為在過去15年與中國的對話,中國的行為都沒有任何顯著的改變。關稅不會立刻生效,美國貿易代表將在15天內公布目標貨物清單,然後有30天的公眾評議期。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告長達45頁的「301制裁」清單,在這份文件中指出,由數個美國政府機構的貿易分析師確認哪些商品受益於「中國製造2025」等產業政策,以及考量對美國消費者與經濟的影響等因素,擬出這分商品清單;建議加徵關稅的產業包括航太、資通訊、機器人、機械工業等。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於北京時間4月4日上午發布,針對中國大陸基於「301調查」的徵稅建議清單後,大陸隨即強硬回應「來而不往非禮也」,並於當日下午宣布將對金額對等的美國黃豆、汽車、化工品等106項商品加徵25%關稅。中美雙方一來一往,已升高外界對兩大國爆發全面貿易戰的擔憂。USTR的清單文件提到,由數個美國政府機構的貿易分析師確認哪些商品受益於「中國製造2025」等產業政策,以及考量對美國消費者與經濟的影響等因素,而擬出這份商品清單。華爾街日報稱,美國此舉目的正是在阻撓中國此一計劃。大陸隨即在下午宣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黃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正式實施日期視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實施情況另行公布。雖然大陸未說明預計加徵關稅的106項美國商品涉及的進口總額,外界預估應當也在500億美元左右。這些產品基本上都來自於由共和黨主導的州,甚至是來自當初支持川普的選區。大陸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中國不願意打貿易戰,因為貿易戰中沒有贏家。如果美方願意談,中方願意在平等磋商、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磋商,解決分歧。但他也強調,「如果有人堅持要打,我們奉陪到底。」對於川普要求中國減少對美國1,000億元的貿易順差,王受文回應,這是中國絕對不能夠接受的。他指出,中美貿易不平衡,首先是美國經濟結構問題,美國儲蓄不足,消費比較多。其次,這是美元作為國際支付貨幣必然的結果。另個原因則是美國自我限制高科技行業對中國的出口。這分建議清單在進一步預告暨評論,以及舉辦公聽會等程序後,USTR將公布加徵關稅的最終清單;USTR預計於5月中舉行公聽會。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4月PMI採購經理指數為51.4%,微低於上月0.1個百分點,製造業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的發展態勢。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2.0%,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保持在擴張區間;中、小型企業PMI為50.7%和50.3%,分別比上月上升0.3和0.2個百分點,持續位於景氣區間。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於臨界點。生產指數為53.1%,與上月持平,仍位於臨界點之上,表明製造業生產保持平穩擴張。新訂單指數為52.9%,雖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但仍高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繼續保持增長,增速有所放緩。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繼續減少。從業人員指數為49.0%,比上月微降0.1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以下,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量有所回落。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2%,高於上月0.1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之上,表明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繼續加快。

天候因素干擾,農產品期貨價格全面上漲
    CBOT三大農產品期貨5月3日全面上漲,因巴西未來一週預報天氣乾旱的影響。7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0.7%成為每英斗4.08美元,7月小麥上漲2.1%成為每英斗5.38美元,7月黃豆上漲1%成為每英斗10.5325美元。ICE Futures U.S. 7月棉花期貨5月3日下跌0.2%成為每磅84.50美分,7月粗糖期貨下跌0.5%成為每磅11.69美分。International Cotton Advisory Committee, ICAC發布月報表示,本年度(2017/18)至今的棉花價格維持高檔,平均達到每磅84.63美分,受到價格較高的激勵,預期下年度(2018/19)棉花種植面積將會增加。過去十年,全球棉花種植面積平均為3,240萬英畝。自8月起的2018/19年度,美國棉花種植面積預估將年增11%至508萬公頃(1,255萬英畝),但是佔美國棉花產量25%的德州西部當前天氣乾旱,有可能會對棉花種植造成影響。印度棉花種植面積預估將下滑至1,190萬公頃,中國大陸的棉花種植面積則預估持平。美國農業部則是預估美國棉花種植面積將為1,350萬英畝。本年度以及下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預估分別為2,550萬噸與2,670萬噸,棉花貿易量預估將從本年度的870萬噸增加至下年度的924萬噸,其中大陸的棉花進口量預估將連續第四年增長,達到150萬噸。孟加拉仍將維持全球最大棉花進口國的地位,美國也仍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國,下年度棉花出口量預估達到350萬噸。全球棉花產量則預估將從本年度的2,600萬噸,降至下年度的2,570萬噸,這將使得下年度棉市出現100萬噸的生產缺口,棉花的期末庫存也因此將年減100萬噸至1,830萬噸。 Abares 3月預估,下年度Cotlook A棉花價格指數均價可望年增5%至每磅85美分,此將創下2013/14年度以來的5年新高;相比ICAC本月的預估則為每磅82美分,此較前月報告的預估下調了2美分,也低於本年度預估的83美分。 
    標普高盛商品指數(S&P GSCI)今年以來上漲6.8%,農產品指數以10.6%的漲幅居冠,主要由於天氣不利的影響。其中,可可大漲48.7%,本年度西非可可產量預估將年減330萬噸或6.6%;芝加哥黃豆、小麥、玉米今年以來也分別上漲8.5%、23.4%、15.5%,嚴重受旱的堪薩斯冬麥更大漲30%,棉花也上漲7.7%,粗糖則是領跌22.5%,因預期糖市供應充裕的影響。

市場擔憂原油產量供應,原油價格持續盤堅
    NYMEX 6月原油期貨5月3日收盤上漲0.5美元或0.7%成為每桶68.43美元,市場因擔憂美國可能退出伊朗核子協議,以及IMF以委內瑞拉未充分提交經濟數據為由,威脅將開除該國成員國資格,兩個產油國的問題都可能影響到油市的供應; ICE Futures Europe近月北海布蘭特原油上漲0.26美元或0.4%成為每桶73.62美元。IEA報告預計,至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將達到年均120萬桶/日,2018年預計增加140萬桶/日,到2023年增速將放緩至100萬桶/日,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到1.047億桶/日,比2017年增加690萬桶/日,中國和印度合計將貢獻近50%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長。 
    中國到2023年的石油需求增速與2010~2017年相比有所放緩,而印度石油需求增速將略有上升。不過,儘管中國石油需求增速將有所放緩,但到2023年中國原油淨進口量可望增至1,000萬桶/日(約合5億噸/年),而屆時,美國和印度的原油淨進口量則均為中國的一半左右。EIA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當週,美國煉油廠日均原油加工量較前週減少6萬桶至1,660萬桶。煉油廠產能利用率為91.1%。汽油日均產量1,000萬桶,蒸餾油日均產量500萬桶。原油日均進口量較前週增加8萬桶至850萬桶,過去4週的原油日均進口量為840萬桶,較去年同期增加2.2%。汽油日均進口量為92.3萬桶,蒸餾油日均進口量為7.6萬桶。作為需求的指標,美國過去四週日均油品供應量為2,010萬桶,較去年同期增加2.7%;其中,汽油日均供應量年增1.2%至930萬桶,蒸餾油日均供應量年增0.1%至420萬桶,航空煤油日均供應量年增1.7%至177.3萬桶。當週汽油日均需求由前週的908.3萬桶增至909萬桶,過去四週汽油日均需求為932.6萬桶。 



    根據EIA自1983年開始發布的週度預測數據,截至4月27日當週,美國原油日均產量續創新高達到1,061.9萬桶,連續13週的產量都突破千萬桶大關。EIA最新月度統計數據則顯示,美國原油日產量連續四個月站穩千萬桶大關,2月份的原油日產量並再度創下192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自去年11月至今年2月,美國原油日產量分別為1,009.9萬桶、1,002.4萬桶、1,000.4萬桶與1,026.4萬桶。美國上週原油日均出口量由前週創新高的233.1萬桶降至214.8萬桶,原油淨進口量由前週的日均613.8萬桶增至640.1萬桶,油品淨出口量為日均278萬桶,合計原油與油品的石油淨進口量由前週的218.8萬桶/日增至362.1萬桶/日,相比去年11月24日當週為創新低的177萬桶。2017年,美國原油出口量年增89%達到110萬桶/日。

黃金失寵需求驟減,2018Q1需求量創10年低
    WGC5月3日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全球黃金需求973.5公噸年減7%,為2008年來最糟糕的第一季表現。今年年初,金價狹幅盤整,上下波動幅度創10年新低。金價盤整確實影響投資人情緒,可以從兩方面來談。價格下跌是散戶的進場時機;如果價格上漲,人們會想抓住動能。黃金需求以投資領域的跌幅最為深重。具有實體黃金支持的ETF,需求暴跌66%至32.4公噸。WGC報告指出,金價趨穩、利率上揚,與此同時股市波動性大增、地緣政治風險提高,對黃金投資人來說是好壞雜陳的訊號。另外,全球金條和金幣消費驟降15%至255公噸。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金條和金幣市場,第一季需求大跌26%至78公噸。報告指出,一年前眾人憂慮人民幣貶值,紛紛搶購黃金替財富保值,如今此一需求已經退燒。2017年第一季末以來,人民幣強升9%。市場需求走軟,但是國際央行依舊砸錢不手軟,央行的黃金需求提高42%,接近過去七年的季度平均值。俄國央行是最大買家,佔了總需求的1/3。此外土耳其和哈薩克也都增加黃金儲備。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黃金期貨,5月2日收盤價為每盎司1,305.60美元,創3月1日以來新低。
    FED理事主席鮑威爾2018年升息的決心相當堅定,他強調稅改對通膨的推升將比預期來的高,所以聯準會必須預防資產泡沫化,致力於將通膨維持在2%左右。雖市場預估今年升息次數不少於3次,但金價卻未走低,主要是FED強化了通膨升溫的看法、同時對於全年升息次數並未有更積極的論述,因此在通膨預期上升、升息預期不變下,實質利率反將有小幅走低空間。中國為全球最大黃金需求國,2月份又面臨農曆新年,根據20年以上長期統計,1~2月是金價傳統小旺季,預期黃金回檔空間有限。不過,近期強勁的金價已經部分提前反應通膨升溫及美元走入空頭的預期,故短線上檔空間亦屬有限,近期中美貿易大戰煙硝味四起,雙雙叫陣銳不可擋,全球股市短線均劇烈修正,避險資金轉入黃金已不言可喻,金價短線觸底買盤躍躍欲試。


 
    美國的總體財政政策和地緣政治不穩定性等因素,有利黃金避險買盤增溫,黃金ETF投資者傾向於持有黃金而不是獲利了結,金市的市場情緒謹慎樂觀。地緣政治風險因素正支持黃金市場,黃金未來方向將取決於美元,美國貨幣政策和長期利率的變化。

(撰稿人: CSIA/ CFP/淡江大學財金所博士/致理科大財金系助理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