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8-11-06
2018-11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美國近期基本面數字不俗,美元續強美股整理後再彈
美國ADP就業報告10月31日出爐,資料顯示美國10月ADP就業人口增加22.7萬,超出市場預期,並創下今年2月以來最大增幅。眾多分析機構預計,最新就業資料將會證實美國經濟仍然樂觀,而通脹上行的趨勢不變,美聯儲將持續其漸進加息的緊縮政策。
此前,市場一度擔心ADP就業報告會受到此前颶風的影響,但10月ADP就業人數增加22.7萬人,高於市場預計的增加18.7萬人,創出8個月以來的新高。分析認為,在美國勞工部公佈月度非農就業報告之前,ADP資料對美國私營部門的就業狀況發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資料可能反映當月颶風以及9月份颶風的後續影響所造成的波動,儘管如此,資料仍顯示勞動力的需求較為普遍,涉及製造業、建築業、貿易和運輸業、休閒和專業服務業等各個行業。在全球貿易前景不明朗之際,招聘的成長和稅收的下調支撐了占經濟比重最大的消費支出。
從9月非農就業資料來看,當月美國失業率3.7%,創近50年來新低;新增非農就業13.4萬人,不及預期18.5萬人,這主要是受到先前颶風的影響。當月實際就業率依然處於高位,新增私營部門就業12.1萬人,新增製造業就業1.8萬人。市場十分關注的平均時薪同比增速2.8%,較前值降低了0.1%,但仍符合市場對其已進入回升期的預期。8月份美國平均時薪同比增速2.9%,創下2009年6月以來的新高。10月美國失業率將為3.7%,新增非農就業17.5萬人;法興銀行預測的資料為3.6%,20萬人;投行美林預測的資料為3.7%,20萬人;滙豐銀行預測的資料為3.7%,19.5萬人。
由於美國就業市場目前已經處於甚至超過了“充分就業”狀態,非農就業報告中的平均時薪增幅則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美國員工薪資增長強勁與否,將進一步顯示未來通脹水準的走向,並決定美聯儲升息節奏。目前,荷蘭國際集團(ING)預計10月份平均時薪同比增速3.2%,瑞信集團預測為3.0%,加拿大豐業銀行預測為3.1%。市場認為近日發佈的一系列經濟資料均顯示美國通膨風險趨勢明顯,如果非農就業資料中的平均時薪增幅再度走高,那麼美FED此後將更多顯示鷹派立場。
10月美國失業率為3.7%,與上月持平。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達到25萬個,顯示出就業市場的勢頭良好。資料顯示,10月美國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主要來自健康護理、製造業、建築業、運輸倉儲等領域。受商業和政府部門的補充資料和季度修正影響,9月非農部門新增就業崗位由此前的13.4萬個下調至11.8萬個,8月新增就業崗位由27萬個上調至28.6萬個。資料還顯示,10月美國員工時薪較上月增加0.05美元,達到27.30美元。
中美貿易戰目前尚未對美國經濟資料造成影響,即便有不少企業人士對原物料成本上揚、供應鏈遭打亂以及市占率受創等問題抱怨連天。假使最終各國關稅能下降、全球貿易秩序獲遵守,對美國與全世界都有利。然而,倘若各國因此實施更為嚴厲的貿易保護主義,這不但不利美國的經濟與勞工,其他國家也會遭殃。
美國10月Markit製造業PMI終值為55.7,前值為55.9,預期為55.8。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表現強勁,新訂單流入大幅增加,商業信心急速提升。10月工廠就業人數創過去7年來新高,公司增加產能以應對日益增加的工作量,從中我們能夠看到美國製造業高昂的樂觀情緒。產出強勁擴張,新訂單增速及創造就業率分別創五個月高及十個月高;新出口訂單僅溫和增長兼創三個月低;採購活動強勁增長。投入價格及產出價格通脹率均加速至三個月高,但後者仍遠低於投入成本。商业信心由9月所创一年低位回升。但美國10月ISM新訂單指數卻創下2017年4月以來新低。美國9月營建支出月率稱,美國9月營建支出月率依舊維持在紀錄高位上,私人營建專案的持續盈利抵消了年度最大的公共支出下滑。
美國勞工部公佈,美國今年第三季非農業生產力初值按季升幅放緩至2.2%,次季略上修續升3%逾三年高。但仍略高於市場預期升2.1%,按年升1.3%。第三季非農單位勞工成本初值按季轉升1.2%,次季轉降1%為2014年第3季以來最差,符合市場預期;按年升1.5%。期內,時薪初值按季急升3.5%,次季僅升1.9%,按年升2.8%,但實際時薪按年僅升0.1%。美國截至10月27日止當周首次申領失業金救濟人數轉降2千人,前值略上修轉增6千人,至總數21.4萬人,市場原先預期回落至總數21.2萬人,但已連續第191周低於30萬人,為1970年以來最長週期。四星期平均申領失業人數連增第六周,按周增加1,750人,總數增至21.375萬人,前值上修轉為續增至21.2萬人。此外,對上一周(10月20日)之持續申領失業金人數按周意外續降7千,至總數163.1萬人,創1973年7月以來新低,市場原先預期回升至總數164萬人;前值由原先續降5千人,修訂續降3千人至總數163.8萬人。
美國商務部公佈,經季節調整後,美國9月總建築開支按月放緩至零增長,以年率計建築開支總額約1.33萬億美元,結束連升兩個月,但符合市場預期,前值由原先續升0.1%,上修續升0.8%;9月總建築開支按年續升7.2%。9月季調後私人建築開支按月升0.3%至年率計1.02萬億美元。期內,住宅建築按月轉升0.6%,非住宅建築支出按月升0.1%。不過,9月季調後公共建築開支終止連月上升,按月轉降0.9%為十三個月最傷,部分反映公路建設支出按月降1.1%。
歐元區政治經濟遇逆風,德國經濟下行風險驟增
10月底歐盟Eurostat公佈的初步資料顯示,歐元區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僅為0.2%,明顯低於前兩個季度0.4%的增長率。德國汽車製造業增長減速以及義大利國內經濟增長停滯,被認為是造成第三季度增長放緩的主因。這是四年來歐元區增長最低的季度,資料公佈後引發不少悲觀情緒。這一數字讓人比較吃驚,也是因為此前金融資料和軟體公司FactSet研究員曾做出歐元區第三季度增長0.4%的預估。
歐元區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減速,由“局部因素”引發。首先,德國應對污染新規導致汽車生產商內部組織產生混亂,阻礙汽車生產。此外,四年以來義大利經濟增長首次為零。克林看來,義大利的經濟表現更加令人擔憂。歐洲聯盟委員會於10月23日駁回義大利提交的2019年預算草案,認為草案嚴重違反歐盟制定的公共預算規定。這是歐盟首次駁回成員國提交的預算草案。雙方的預算之爭同樣威脅歐元區的穩定性。此外,其它資料指數相繼公佈,整個結果很難讓人對歐元區未來經濟增長抱有很大信心。10月30日,歐盟公佈“經濟投資情緒指標”上,十月份資料為109.8,相比九月份的110.9很明顯有所下降。此外,在貿易戰的大背景下,歐盟區出口量下降,主
要衡量私營經濟表現的“Markit製造業PMI指數”也在這個月達到兩年以來的最低值。
除此之外,英國脫歐也對歐盟經濟產生不確定性。所有因素加在一起,七月份歐盟決定把2018年經濟預計增長率調低至2.1%。目前來看,這一數字可能很難成功實現。歐盟將在11月8日重新推出新的經濟增長預估。
不過法國經濟則迎來一個好消息,法國INSEE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所公佈的初步資料顯示,今年夏天法國經濟增長率為0.4%,相比前兩個季度0.2%的增長率有所提高。法新社認為,法國經濟向好,主要跟企業投資和消費大幅增長有關。面對當前各項不利指標,歐盟當局仍然儘量保持樂觀。一名發言人認為,這是歐盟實現經濟增長的第22個季度,雖然當前經濟增長放緩,但仍有很多重要因素表明經濟會持續增長。
德國一直在歐洲經濟中扮演著中流砥柱的角色,也即將在2019年進入經濟連續保持增長的第十個年頭。但面對今年以來美國與多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帶給全球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德國經濟增長的勢頭也遇到了阻力。ZEW主席Achim Wambach表示,出於全球貿易摩擦的影響,對德國經濟的預期已經有所下降。10月中旬,德國經濟部在秋季預測報告中下調了今明兩年德國經濟成長預期,從此前的2.3%和2.1%調降至1.8%。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表示,全球不斷加劇的貿易保護傾向和國際貿易衝突,給德國經濟增長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德意志聯邦銀行也在10月份的月度報告中稱,德國經濟可能在第三季度進入暫時的“停滯”狀態,成為德國三年多來第一個沒有增長的季度。受到強勁內需的拉動,德國經濟發展態勢預計還將持續,但速度將有所放緩。特朗普威脅對歐洲進口汽車加征關稅,這對以機械製造業為核心的德國經濟來說無疑是一記重錘。另外,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也是德國製造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在這之前,歐盟委員會2018年夏季的經濟預測報告顯示,2017年末至2018年第一季度,德國人均生產總值增速從0.6%下降到了0.3%,社會消費和出口大幅下滑。今年第二季度,德國製造業訂單下滑6.5%。
歐洲央行曾表示,將在年底結束2.6萬億歐元的購債計畫,並可能在明年夏季後的某個時間宣佈自2011年來首次加息。歐元區第三季經濟成長遜於預期,因公眾信心轉趨黯淡,義大利經濟不振的跡象,突顯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正成為其最薄弱環節之一的擔憂。但10月歐元區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初值較上年同期增長2.2%,連續第五個月超越歐洲央行的目標,因食品及能源價格上漲。
歐盟下屬48家大型銀行日前悉數通過了歐盟最新銀行業壓力測試。對此歐洲央行銀行業監管委員會11月2日表示,測試結果表明,歐元區銀行業抵禦金融衝擊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此次壓力測試的物件包括歐洲央行直接監管的33家大型銀行。雖然今年的測試要求更為嚴格,但與上次測試相比成績更好,顯示接受測試的銀行的抵禦金融衝擊能力提高。上述33家銀行擁有歐元區銀行資產的70%。此次壓力測試設定的不利場景包括歐元區GDP下降2.4%、房地產價格下跌17%、股票價格下跌31%等。此前,市場曾擔心德意志銀行以及部分英國銀行在不利場景下的資本充足率難以達到監管要求。但測試結果顯示,在不利場景下,德銀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8.14%;巴克萊、萊斯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達到6.37%、6.8%。歐洲央行銀行業監管委員會主席達妮埃爾.努伊表示,在有效監管之下,歐元區銀行業在提高資本充足率的同時減少了不良貸款,改善了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
IHS Markit的歐元區10月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終值由9月的53.2,下跌至52,略低於初值的52.1,擴張速度創逾兩年來最慢。分項指數中,產出分項指數由52.7跌至51.3,創約4年新低;新出口訂單由50.2跌至49.1,是2013年6月以來首次跌至50以下收縮水準。出口銷售亦是逾5年來首次下滑。出口需求疲軟拖累該指數下跌。製造業公司表示,對全球保護主義的擔憂是導致他們喪失信心的關鍵因素。這些資料表明,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因關稅而出現的貿易摩擦在開始影響經濟。就在非常規貨幣刺激措施開始縮減之際,貿易風險以及英國退歐引發了對歐元區增長可能顯著降溫的擔憂。非常規貨幣政策降低了借貸成本,提高了公司的雇傭能力。此次放緩可能與需求低迷以及客戶的避險情緒上升相關,這通常與對貿易摩擦和關稅的擔憂有關,也可歸因於政治不確定性上升和價格上漲, “前瞻調查指標顯示,最糟的局面即將到來。”
日本恐為有經濟下行風險,日圓近期持續疲弱走勢
日本BOE 10月31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將2018年度的物價漲幅預期從此前的1.1%下調至0.9%。由於企業和家庭的通縮心理根深蒂固,2019年度與2020年度預期也均下調0.1個百分點,分別降至1.4%和1.5%,達成2%通脹目標的路途變得更加遙遠。此外,BOE還決定維持現行的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持續短期利率為負0.1%、長期利率控制在0%左右的框架。
BOE在會後公佈了《經濟與物價形勢展望報告》,將2018年度經濟增長率預期從以往的1.5%下調至1.4%;2019年度和2020年度預期均維持0.8%。報告稱,海外經濟“總體來看持續穩步增長”,維持了以往的觀點。受貿易摩擦長期化等影響,國內外股市變得不穩定等,世界經濟前景的不透明度加劇,但央行報告仍維持原有判斷。對日本國內經濟形勢的看法與上一次相同,為“溫和擴張”。有關經濟前景,報告分析稱“以海外經濟動向為中心,下行風險較大”。有關表示“現階段”維持目前低利率的政策利率前景指標,央行沒有修改措辭。 會上還確認了國債市場的動向,就應對長期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副作用的7月政策調整效果進行了討論。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內閣十月下旬通過了一項立法草案,向更多海外藍領工人打開大門,允許他們在勞動力短缺的行業工作,這是日本移民政策的一次有爭議的轉變。日本長期以來拒絕接納大規模移民,在一定程度上是出於這樣的感知,即一個多數人口為同一族群的國家,若接納大量移民,文化結構可能會受損。但由於日本新生人口不斷減少且企業招工困難,安倍晉三和企業高管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已經有所轉變。
儘管安倍的自民黨內部存在疑慮,但面對數十年來最緊張的勞動力市場,企業承受了巨大壓力,日本國會可能會通過這些修訂後的法案,儘管反對黨可能會阻撓。修訂後的法律將為勞動力短缺部門的外國勞工創造兩個新的簽證類別∶一個面向那些技能較少的工人,其居留期限為五年不可以攜帶家屬;另一個面向那些被認定具有熟練技能的工人,他們可在日本永久居留,還可攜家屬定居。雖然沒有明文規定,所涉及的行業預計將有十多個,從農業和建築業到酒店和護理業。日本法務大臣山下貴司週四表示,政府不準備限制外籍勞工的數量。但媒體估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將允許50萬名藍領工人進入。
日本央行10月貨幣政策會議。在此次會議上,日本央行如市場預期一致,按兵不動,維持目前的政策利率以及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不變。與此同時,投票通過了債券收益率控制的決定。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議上,日本央行還下調了本財年GDP的預期和CPI的增長預期。日本央行表示,儘管目前經濟存在下行風險而通脹上升力度不足,但總體經濟形勢仍較為樂觀。受此影響,週四盤中,美元對日元有所反彈,但幅度不大。整體而言,日本央行政策聲明對日元構成利空。
在利率方面,日本央行維持-0.1%的政策利率以及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零的目標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在購債方面,日本央行以9票全票通過了維持資產購債專案不變。並以7比2的投票數決定維持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在零附近不變,並將1至5年期債券的購買天數減少了一天,同時提高了每次操作可能購買的規模。日本央行委員片岡剛士和日本央行委員原田泰反對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設定在較廣闊範圍內。
日本央行此前通過控制短期和長期利率來刺激物價的上漲,從而使10年期國債收益率保持在零附近。然而,由於希望減少其貨幣寬鬆政策的副作用,並降低對金融企業和市場的傷害,自7月份以來,日本央行已經擴大了基準收益率可波動幅度,減少了其他一些期限債券的購買天數,並縮減了超長期債券的購買範圍。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駐東京的高級市場經濟學家六車治美表示:“這些舉措旨在根據日本央行的政策指令改善市場功能。日本央行希望市場自行判斷,管理盈虧,並相應地進行交易。”
接受調查的多數經濟學家預計,日本央行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開啟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該調查顯示,分析師預計至2020年底,日本央行將開始逐步收緊政策,這將會提高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此,該行料會進一步擴大其長期國債收益率的目標走勢範圍。此外,市場預期遲滯的通脹將迫使央行暫時維持大規模計畫。丹麥丹斯克銀行在近期報告中指出,日本央行將至少按兵不動至2019年底,在當前市場環境下,該央行極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維持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日本央行委員會預計,2018財年實質GDP預估中值為增長1.4%,7月預估為增長1.5%;2019財年實質GDP預估中值為增長0.8%,7月預估為增長0.8%;2020財年實質GDP預估中值為增長0.8%,7月預估為增長0.8%。在CPI表現上,日本央行下調今年的預期。預計2018財年核心CPI為0.9%,此前預期為1.1%;預計2019財年核心CPI為1.4%,此前預期為1.5%;預計2020財年核心CPI為1.5%,此前預期為1.6%。
日本央行之所以調降預期,是源於銷售稅上調對日本經濟帶來的壓力。在上月15日召開的特別內閣會議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計畫將從2019年10月起將日本消費稅稅率從現行的8%調升至10%。這已經不是安倍晉三第一次上調消費稅,早在2014年,安倍晉三政府就曾將消費稅從5%上調至8%,此舉直接導致了日本民眾消費支出的明顯減少。而日本經濟也在2014年第二、第三季度接連出現萎縮。因此,雖然安倍晉三承諾此次加稅產生的收入一半將還之於民,用於明年10月1日起實施的幼稚教育和保育免費化,但對於此次的消費稅上調,日本民眾評價仍是褒貶不一。
此外,低利率給金融機構獲利帶來的持續下行壓力或將造成金融體系動盪。近年來,日本央行施行的負利率政策使得存貸款利差縮小,導致銀行收益大幅下降。日本官方資料顯示,2017財年,超過100家日本地區銀行在核心貸款業務和收費項目上的收益下滑。在收益下滑的同時,每年數億日元的店鋪租金和人工費用成本卻是不變的,這導致銀行支出在利潤中的占比不斷走高。日本央行在銀行業系統年中報告中警告稱,日本金融業風險水準處於近30年高位,盈利遇阻。分析師則認為,日本在改善經濟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地區性銀行未來的業務前景依然暗淡。而日本央行在談及低利率可能給銀行業帶來的副作用時語氣略顯謹慎。該行在報告中表示,有必要密切關注此類風險的未來動向。
總體而言,日本央行表示,日本經濟面臨風險,2018財年經濟風險偏於下行。雖然動力稍顯不足,但經濟仍保持實現2%的通脹目標。日本央行將繼續保持偏寬鬆但操作上更靈活的政策。
Nikkei/Markit公告,經季節調整後,日本10月PMI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急彈至半年高,由9月所創兩年低位50.2,急彈至52.4,為今年4月以來最高,也顯高於年初至今均值,且已連續25個月呈擴張。期內,服務商新業務增速再度加快至接近五年半高,但創造就業率續緩解至四個月低;儘管投入成本升幅較大,但企業產出費用增速放緩至四個月低,導致投入成本通脹明顯強於售價,反映企業利潤率受壓。至於服務商對未來產出持樂觀態度。日本10月綜合PMI同創半年高,由9月所創兩年低位50.7,回升至52.5,且已連續第27個月處於擴張水準。不過,因商品生產商情緒連續第五個月疲軟,企業需求預測信心疲弱。
英國央行按兵不動,升息恐延至明年
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拉布10月31日在一封信件中表示,英國脫歐協議條款可能在11月21日前敲定。拉布的表態迅速推動英鎊一度大漲,顯示出外界對於“脫歐”談判進展的密切關注。但是英國政府隨後澄清,還未設定英國脫歐協商的確定日期。目前看來,英國和歐盟對於達成協議的預期明顯不同。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稱,一些英國官員樂觀地認為,圍繞愛爾蘭邊界這一難題的談判可能即將取得突破,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有機會在耶誕節前推動議會通過“脫歐”協議。還有部長級官員表示,希望在11月中旬,可能是11月17至18日那個週末,舉行的歐盟領導人特別會議上達成“脫歐”協定,這與拉佈設想的進度一致。歐盟顯然不這樣認為。一位歐盟高級外交官表示,除非英國能在大多數懸而未決的問題上讓步,否則要在11月的峰會上達成協議“幾乎不可能”。
市場預測英國央行央行2019年5月將首次升息,但仍取決於脫歐談判結果;英國央行現如市場預期按兵不動,不過仍預計英國央行將在2019年5月首次升息,但這取決於脫歐談判結果。若英國經濟資料意外上行,則可能會提早加息;英國央行也表示,英國脫歐不確定性影響企業,接近20%的企業目前認為退歐將是不確定性的來源,企業投資沒有增長。
英國央行11月1日宣佈,將保持現有基準利率在0.75%水準不變,但暗示若脫歐進程順利或將加速升息進度;與此同時,該行還發佈了經濟增長預測報告,將2019年GDP增速預期從8月份的1.8%下調了一個百分點至1.7%;將2019年通脹率預期從8月份的2.2%下調了一個百分點至2.1%。近期,英國央行在加息步伐上一直相對謹慎。今年8月,該行曾加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由0.5%提高至0.75%,但這僅是自金融危機以來十年間的第二次升息。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表示,過去幾年裡保持低利率為的是從全球金融危機中恢復,但現在經濟以較快增長更快,通脹也實現了2%的目標水準,成為上一次加息的原因。他還表示,如果經濟增長和通脹水準如預期發展,未來數年內還會有加息舉動,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但稱這一過程將會以漸進的方式進行。
不過英國央行發表的聲明中彌漫著對脫歐不確定性的擔憂。英國央行表示,脫歐前景的不確定性看起來已經傷及商業信心,可能還會進一步帶來市場波動。央行目前的行動都是以英國和歐盟之間能達成協定為前提。卡尼暗示,若脫歐進程順利、雙方達成協議,英國央行將有更多理由加快升息進度和幅度。但英國央行還指出,截至目前,雙方的磋商還未結束,一切還都懸而未決,後續的政策走向還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脫歐的結果和市場對其反應。這將使英國的利率變動面臨兩個方向的“拉力”。若是出現“無協定退歐”,消費者支出和企業投資勢必遭受打擊,給英國央行帶來降息壓力。
英國最大反對黨工党於9月下旬舉行了年會。工党領導層在本屆年會上正式拋出“二次脫歐公投”動議。 “如果無法(提前議會)選舉,工黨將支持所有可行的(‘脫歐’)方案,包括由人民投票(決定)。”“二次公投”動議反映出許多英國人對英歐談判失敗、“無協定脫歐”將危及英國經濟的擔憂。就“二次公投”究竟該“投什麼”,例如是否應包括“讓英國繼續留在歐盟內”的選項,工党成員爭得面紅耳赤。短短幾十字的“二次公投”動議,工黨大會耗費6個小時徵集各方意見、修改措辭。分析人士認為,雖然舉行“二次公投”的可能性不大,但這一動議很可能造成英國議會內部更大程度的分裂,對“脫歐”進程不具建設性。
保守黨年會期間,會場外一度聚集上千名揮舞歐盟旗幟的示威者。他們抱怨說,英國選擇“脫歐”是盲目之舉,英國忙的不是“軟脫歐”也不是“硬脫歐”,而是“盲脫歐”。有觀點認為,英國目前的黨派政治幾乎全部圍繞“脫歐”,牽扯了政府制定長遠發展目標的精力,這本身就是一種盲目。英國與歐盟目前仍在多個領域存在分歧且不願妥協,其中最敏感的問題之一是北愛爾蘭邊境問題。如果不能儘快就核心分歧達成妥協並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雙方將不可避免迎來“硬脫歐”的結局。
英國OBR預測,2018年英國GDP將增長1.5%,高於2017年11月 預期的1.4%。2019年和2020年GDP增長為 1.3%,與2016年11月的預期持平。OBR下調了對2021 年和2022年英國GDP的預測,分別為增長 1.4%和增長1.5%。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表示,雖然 OBR 下調了 2021 年和 2022 年經濟增長預期,但是「預期就是用來被打敗的」。哈蒙德預計英國政府債務也將降逐步減少。公共債務預計到2020-2021年,將從今年的452 億英鎊降至287億英鎊,到2022-2023年,將降至214億英鎊。英國債務的顯著降低,是17年來的首次,這代表英國經濟從10年前的金融危機開始復蘇的一個轉捩點。他認為,「在隧道盡頭還有亮光」。
Markit/CIPS公佈,經季節調整後,英國10月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下跌至51.1,為27個月低位,經修正後的前值為53.6。期內,製造業情況急劇放緩,其中產量增長減弱,而新訂單流入及就業均自2016年7月以來錄得首次下跌。新業務下跌則部分由於全球貿易的緊張局勢升溫,以及英國脫歐帶來的不明朗性。
英國製造業PMI去年11月曾觸及四年高位58.4。過去幾個月放緩的確切觸發因素尚不明確,未來有一些更為樂觀的跡象。製造業訂單增長為11月以來最強勁。56%的製造企業預計將在未來一年增產,這一比例接近1月創下的兩年高位,6%的企業預期產出將下滑。雇聘也升至三個月高位。但海外訂單增速放緩至四個月以來最低。“供應鏈延遲也妨礙產出增長。這些供應限制若能解除,不僅能進一步提振成長,同時也將部分緩解投入成本壓力,”製造業原物料成本上漲速度較1月創下的11個月高點放緩,而企業將成本轉嫁給顧客的速度也趨緩,儘管就歷史標準來看仍處於高檔。
減稅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承諾:全年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新一屆政府履職半年來,“減稅”一直是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重要議題。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從2018年5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只要在中國註冊的企業,不管是中企還是外企,一視同仁對待,都能同樣享受此次減稅紅利。深化增值稅改革,仍然要守住一個基本目標: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決定對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獲得的現金獎勵實行個人所得稅優惠使創新成果更好服務發展和民生
中國推動科技創新,不僅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更重要的是創新體制機制,更大釋放科技人員創新創造活力。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檔中。要“面子”和“裡子”一起做,真正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中國國務院決定再推出7項減稅措施支援創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為企業減稅與加大財政投入實際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既要瞄準一些重大科研專案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也要通過減稅等相關政策激勵企業自主創新。此次減稅的方向是微小企業,但受益的是整個經濟。決定較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決定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不僅有利於進一步擴大開放,更好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而且也能發揮“鯰魚效應”,倒逼國內產品提質、產業升級。
降低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是中國既定的自主選擇。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我們主動擴大進口,表明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和信心。這不僅有利於中國,也有利於世界。聽取今年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彙報決定再推新舉措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減稅降費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重要舉措。已經部署的工作必須抓緊落實,對沒有落實的或落實不力的要追責。只有企業興,市場才會旺,經濟才會強。對減稅降費落實情況,國務院督查組和審計署要加強督查推動,各部門都要從國家大局出發,主動拿出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的措施,讓企業和群眾切實有感受。
確定落實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的配套措施為廣大群眾減負,要在確保10月1日起如期將個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並適用新稅率表的同時,抓緊按照讓廣大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要求,明確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普通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支出6項專項附加扣除的具體範圍和標準。確保扣除後的應納稅收入起點明顯高於5000元。
專項附加扣除範圍和標準將動態調整。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複雜的形勢下,要因時而動、不失時機推出更大“減稅降費”舉措,向社會發出積極信號。這是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的題中應有之義。今後只能更進一步嚴控政府“三公”經費,為群眾、企業多減稅、多讓利。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
財新公司公佈的中國10月財新製造業PMI顯示,中國10月財新製造業PMI 50.1,預期 50,前值 50。這一資料低於稍早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官方資料。中國製造業運行情況環比基本持平,產量大致保持不變,新業務總量僅有輕微增長,出口銷售進一步下滑,投入品價格漲幅加劇。稍早資料顯示,10月官方製造業為50.2,連續27個月高於臨界點,總體延續擴張態勢,但創2016年7月以來新低。銷售疲軟,部分原因與外需減弱有關,出口銷售連續7個月出現下滑。市況相對低迷,導致用工數量進一步收縮,但收縮率尚算小幅。採購活動也僅有輕微增長。對於生產前景,業界的信心度降至11個月以來的低點。
在經歷連續27個月增長後,中國製造業產出在10月份呈現持平狀態。據受訪廠商反映,市場需求相對低迷,因此生產活動暫且維持不變。新訂單總量在10月份出現輕微增長,打破9月份的增速停滯狀態。據受訪廠商反映,市況疲弱,抑制了客戶需求,部分廠商還提到外需減弱。新接出口業務量連續7個月出現下滑,但10月份降速較9月份有所放緩。用工規模繼續收縮,而且此輪用工收縮期至今已持續五年。不過,10月份收縮率已放緩至5月份以來最輕微。用工收縮的原因,多數與公司縮減規模的計畫,以及員工退休有關。用工收縮,加上開工不足,導致積壓工作量進一步小幅上升。10月份調查資料顯示,中國製造商的採購活動出現回升。不過,受新訂單的趨勢影響,採購增速極微,採購庫存也因此僅有輕微增幅。成品庫存則連續6個月趨降,但降幅甚微。月內投入品供應商的交貨速度繼續放緩,交貨延誤率較9月份輕微加劇。價格資料顯示,製造商的盈利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投入成本的漲速繼續超越產出價格。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漲速加劇,創下9個月來次高記錄。對於未來一年的生產前景,業界普遍樂觀認為產量將會上升。不過,因擔心當前低迷的市況,以及中美持續貿易爭端所帶來的衝擊,業界的樂觀度降至11個月以來最低。
10月份PMI原材料庫存指數繼續大幅下滑0.6個百分點至47.2%,繼續延續今年6月開始的顯著下滑趨勢;值得關注的是,從10月開始,產成品庫存指標也不再繼續保持強勢,開始小幅回落,10月下滑0.3個百分點至47.1%;10月份採購量指標也繼續下滑0.5個百分點至51.0%。結合當前供需兩弱的背景,上述庫存指標的最新變化顯示,目前企業正在從被動補庫向主動去庫轉變。事實上,9月規上工業企業的相關指標也印證了這一跡象,工業增加值增速破位下滑、產成品周轉天數繼續保持強勢(弱銷售)、產成品庫存增速開始轉而回落,這也同樣意味著當前供需兩弱的格局之下,企業在從被動補庫向主動去庫轉變,總體而言,企業經營預期不甚樂觀。
10月份PMI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下滑1.8個百分點至58.0%,PMI出廠價格指數下滑2.3個百分點至52.0%。重要工業品高頻市場價格走勢相對分化,煤炭價格和國內成品油10月均價繼續上漲,且環比增速上升,螺紋鋼現貨價格繼續走強,但是漲幅相對上月小幅縮窄;重要的有色金屬中,鋅、銅價格止跌回升,但鉛與鋁價格繼續下滑。綜合來看,我們預計10月份PPI環比增速0.4%(上月為0.6%),同時在基數走高的影響下,對應的同比增速預計回落至3.3%(前值3.6%)。分企業來看,10月份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PMI分別下滑0.5、1.0、0.6個百分點,分別至51.6%、47.7%、49.8%。從PMI的絕對水準上看,大型企業仍繼續保持在擴張區間,而中小型企業處於收縮區間,大型企業的景氣度仍然明顯強於中、小型企業。
10月份非製造業PMI下滑1.0個百分點至53.9%。其中建築業PMI上升0.5個百分點至63.9%,服務業PMI大幅下滑1.3個百分點至52.1%,從今年6月開始,服務業PMI的下行趨勢較為顯著。根據統計局在資料解讀中公佈的資訊,生產性服務業PMI大幅下滑5.1個百分點至50.5%是服務業PMI大幅下行的主要原因,這也是受到了製造業景氣度下行的拖累(生產性服務業是與製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包括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人力資源管理相關服務、資訊服務等)。另外,統計局提及,證券業的PMI觸及今年春節月之外的年內最低點。
10月份PMI的走低有十一假期的季節性負面影響,但是從長期趨勢的視角來看,本次PMI指數進一步明顯脫離近兩年51.5左右的中樞水準,製造業景氣度走弱的趨勢客觀來說較為顯著,目前PMI與其上述重要指標的數值基本掉落回2016年經濟復蘇之前的水準。供需兩弱的背景下,不僅10月原材料庫存指標繼續下滑,同時產成品庫存指標也開始轉而回落,這意味著目前企業正在從被動補庫向主動去庫轉變,企業經營預期不甚樂觀。另外,在製造業的拖累下,生產性服務業PMI也出現明顯下滑,從而進一步拖累了整體服務業的景氣程度。綜合近幾個月的宏觀經濟指標走勢,近期國內經濟增長出現了加速下行的跡象:近兩個月PMI指標遠離前期震盪中樞連續趨勢下滑、工業企業單月利潤增速從6月的20.0%快速下滑到9月的4.1%、9月工業增加值增速也創下兩年多來的新低。經濟下行壓力在繼續加大,政策端的支撐發力有待提速升級。短期看,預計11月PMI略回升至50.3%。
預計未來製造業PMI難以明顯上升,也不會大幅下跌,總體上圍繞榮枯線波動。穩定當前經濟形勢,宏觀調控仍需注重于強動力、增活力。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經營環境,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新舊經濟增長動能轉換,培育經濟增長點。
中美貿易將有後續對話,農產品報價士氣大振
CBOT三大農產品期貨11月1日全面上漲,12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1%成為每英斗3.6675美元,12月小麥上漲1.5%成為每英斗5.08美元,1月黃豆大漲3.6%成為每英斗8.82美元,因川普稱與習近平有非常良好的貿易對話,激勵黃豆市場的氣氛。ICE Futures U.S. 12月棉花期貨11月1日上漲2.8%成為每磅79.03美分,3月粗糖期貨持平為每磅17.68美分。
農業諮詢機構UkrAgroConsult Ltd.報告表示,近期一些機構的報告都削減了澳洲的小麥產量預估,主要因為澳洲東部天氣乾旱的影響。International Grain Council, IGC以及Rabobank最新報告都預計澳洲的冬季作物產量將會低於3,000萬噸。合作銀行對澳洲冬季作物的產量預估為2,930萬噸,國際穀物理事會則是將澳洲冬季作物的產量預估從3,050萬噸大幅下調至2,720萬噸。國際穀物理事會也預估,2018/19年度,澳洲小麥產量將會降至1,660萬噸。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及科技局(Abares)表示,澳洲小麥產量的預估下調主要都是因為東部小麥產區的乾旱所影響,反觀澳洲最大小麥產地西澳省的產量則可望略高於平均值。報告指出,2018/19年度,澳洲東部小麥產區的作物產量預估將比過去20年的平均值減少53%,其中新南威爾斯省的冬季作物產量預估將較平均值大減65%。美國能源部公佈,截至10月26日當週,乙醇日均產量較前週102.4萬桶增加3.4%至105.9萬桶,創下兩個月來的新高;較去年同期增加0.3%,估計用於生產乙醇的玉米使用量為1.1120億英斗。美國農業部報告預估,自9月起的2018/19年度,乙醇玉米的使用量為56.5億英斗,本年度至今累計的使用量為8.67億英斗。
巴西Datagro Consultoria表示,繼上年度(2017/18)全球糖市供給過剩754萬噸之後,2018/19年度預估將供給短缺158萬噸,主要因為天氣不利導致主要產糖國家如印度等的糖產量下滑的影響,並預期2019/20年度全球糖市的供給缺口將擴大至751萬噸。納斯塔利表示,自今年六月以來,印度的降雨量較歷年平均值減少了7.5%,這也令印度糖產量的預估從原先的3,505萬噸下調至3,250萬噸。印度2019/20年度的糖產量預估將續減至2,900萬噸,主要由於乾旱導致單位產量下滑的影響。其他預期產量將會下滑的主要產糖國家還包括巴基斯坦與歐盟等。 最大糖產國巴西2018/19年度的糖產量預估為2,640萬噸,該國仍將會有較多的甘蔗壓榨用於生產乙醇。儘管如此,巴西糖生產商預期該國糖生產將會有所改善,因部分生產商預期將會轉向產糖。巴西糖主產的中南部地區作物年度從4月到隔年3月,北部以及東北部地區的作物年度則是從10月到隔年9月。 全球最大糖生產商Raizen Energia SA認為,糖市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稱鑑於糖產量的預期減少,糖價將有機會重新回到每磅16美分以上的價位;特別是在最大的糖產國以及出口國巴西,糖的生產還要與乙醇競爭。糖價本月至今大漲了19%,主要由於巴西貨幣本月以來升值8.3%的影響,但今年1-10月,糖價累計仍下跌了12%。糖商Sucden表示,在當前的價格上,預期巴西會有更多的生產商考慮產糖。
中國棉花協會表示,2018/19年度,大陸棉花產量預估從上年度的604.7萬噸略減至602萬噸,進口量則預估從上年度的132.4萬噸增加至160萬噸,棉花消費量預估從上年度的855萬噸減少至844萬噸,期末庫存則預估較上年度的806.2萬噸減少10%至724.2萬噸。據中國棉花協會統計,2017/18年度全國棉花產量605萬噸,較上年度增長22.5%,其中新疆占82%。儲備棉輪出268萬噸,進口量132萬噸。紡織行業運行較好,棉花需求恢復增長,消費量855萬噸,較上年度增長7%。經中國棉花協會對全國植棉面積進行核實,將2018/19年植棉面積調整為4617.1萬畝,較上年度減少3%;全國棉花總產量約為602.1萬噸,較上年度減少0.43%。由於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預測2018/19年度棉花消費量將略減為844萬噸。
原油庫存增加,油價高檔修正
美國能源部10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商業原油庫存較前週增加320萬桶至4.26億桶,為連續第6週增加;前一天美國石油協會公布的數據為增加570萬桶,路透社調查的預估為增加410萬桶。美國當週汽油庫存減少320萬桶至2.262億桶,預估為減少210萬桶;蒸餾油庫存減少410萬桶至1.263億桶,預估為減少140萬桶。普氏能源資訊的調查則預估上週美國原油庫存將增加330萬桶,汽油與蒸餾油庫存減少240萬桶與220萬桶。10月26日當週,NYMEX原油期貨交割地點、北美最大原油轉運中心Cushing, Oklahoma的商業原油庫存較前週增加187.8萬桶至3,187.7萬桶,同樣為連續第6週增加,也創下4個月以來的新高。有分析師認為,在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增加,以及最大頁岩油產地德州二疊紀盆地油管運能受限的交互影響下,庫欣原油庫存可能在明年4月就將再度攀升至7,000萬桶的新高水平。
截至10月26日當週,美國煉油廠日均原油加工量較前週增加14.9萬桶至1,640萬桶。煉油廠產能利用率從前週的89.2%攀升至89.4%。汽油日均產量從前週的1,000萬桶增至1,040萬桶,蒸餾油日均產量較前週略增至500萬桶。原油日均進口量較前週減少33.4萬桶至730萬桶,過去4週的原油日均進口量為750萬桶,較去年同期減少2.5%。汽油日均進口量從前週的33.1萬桶增至36.3萬桶,蒸餾油日均進口量從前週的16.3萬桶降至14.1萬桶。作為需求的指標,美國過去4週日均油品供應量為2,060萬桶,較去年同期增加5.4%;其中,汽油日均供應量年減1.5%至920萬桶,蒸餾油日均供應量年增14.2%至420萬桶,航空煤油日均供應量年減3.7%至167.7萬桶。10月26日當週汽油日均需求由前週的932.4萬桶降至926.2萬桶,去年同期為946.1萬桶。
根據美國能源部自1983年開始發布的週度預測數據,截至10月26日當週,美國原油日均產量從前週的1,090萬桶再度升至新高水平的1,120萬桶,較去年同期955.3萬桶增加約165萬桶。美國能源部月報估9月份美國原油日均產量為1,100萬桶。美國上週原油日均出口量由前週的218萬桶增至248.5萬桶,相比6月22日當週為創新高的300萬桶/日,原油淨進口量由前週的日均549.8萬桶降至485.9萬桶。
普氏能源資訊10月31日報導,本週巴肯頁岩(Bakken)的幾家主要生產商公布生產報告,第三季產量都創下了新高。巴肯頁岩最大產油商Continental Resources, Inc. 第三季原油約當產量年增23%達到每日167,643桶,該公司並將旗下資產可開採的頁岩油資源預估上調一倍至400億桶。Hess Corporation第三季在巴肯頁岩的約當原油產量為每日11.8萬桶,該公司並計畫三年內將約當原油日產量提高至17.5萬桶。 截至10月26日當週,美國主要的原油進口來源國包括:加拿大(319萬桶/日)、沙烏地阿拉伯(102.9萬桶/日)、墨西哥(51.2萬桶/日)、委內瑞拉(47.9萬桶/日)、伊拉克(56.5萬桶/日)、哥倫比亞(15萬桶/日)、奈及利亞(23.2萬桶/日)、厄瓜多(9.5萬桶/日)以及巴西(13.8萬桶/日)。
Citigroup全球商品研究主管Ed Morse認為,在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增加,以及最大葉岩油產地德州二迭紀盆地油管運能受限的交互影響下,NYMEX原油期貨交割地點、北美最大原油轉運中心Cushing, Oklahoma的商業原油庫存可能在明年四月就將再度攀升至7,000萬桶的高水準,這將打壓西德州原油價格,可能令布蘭特原油對西德州原油的價差擴大至每桶15美元,此將創下2013年12月以來的新高。自9月以來,布蘭特原油對西德州原油的價差就已攀升至每桶9美元以上水準,創下今年6月以來的新高,因擔憂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於11月生效之後將會令國際油市的供應減少,且美國原油產量持續維持再創新高的約1,100萬桶水準的影響。Morse表示,二迭紀盆地新增的油管運能預計在2019年第四季上線,但在此之前庫欣庫存可能就已經飆高。美國能源部最新資料顯示,庫欣商業原油庫存已經將至低於2,300萬桶,相比去年四月的創新高水準曾達到6,942萬桶。
獵殺紅色10月全球股市震盪,資金轉進黃金避險氣息濃厚
COMEX 12月黃金期貨11月1日收盤上漲23.6美元或1.9%成為每盎司1,238.6美元,創下逾三個月新高。 全球最大黃金ETF SPDR Gold Shares, GLD1日黃金持有量增加6.77公噸至760.822公噸,同樣創下逾三個月新高。黃金再度獲得投資人的青睞,主因政府的預算赤字膨脹、股市震盪,以及預期美元將會走軟等因素的影響。10月份股市的震盪推升金價,但黃金ETF的持倉僅小幅增加1.6%,相比2009年2月股市大跌時,當月黃金ETF的持倉大增18%;這顯示還有許多投資人未對股市的下跌做出反應,一旦未來股市再度滑落,黃金ETF的持倉還會繼續增加。一貫與美元走勢負相關的金價將有機會走高,因預期美元將會走軟,該行預期未來12個月的金價目標約為1,250-1,350美元。今年以來,美元指數累計上漲5.2%,反觀金價則是下跌7.2%。
雖然金價走勢通常與美元相反,但10月份顯然出現了例外,因10月份美元指數上漲了2.1%,但金價也上漲了1.6%;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股市的震盪,當股市出現較大下跌的時候,投資人便會湧向避險資產,最主要的就是債券與黃金。不過,近日股市已經有所回穩,而當股市回穩之後,黃金的表現又會回到「美元模式」或者是「商品模式」,主要與美元及商品行情掛鉤。金價都因為美國貨幣政策收緊而受到壓抑,特別是新興市場的貨幣危機如果擴大到更多國家的話,就會令美元更加高漲。不過,FED的升息對金價也並非全然利空,因貨幣政策一旦過度收緊,就可能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增加,從而有利於金價。此外,中美貿易戰也是一大影響因素,最壞的情況下這將令所有商品陷入空頭,但卻有利於黃金。影響金價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美元,美元最終將會從高點回落,從而帶動金價做出反彈,並且不排除金價最終將可以上漲至每盎司1,400美元。
加拿大BMO Capital Markets報告認為,一旦美國聯准會暫停升息的腳步,金價就會反彈。BMO此前將今年平均金價的預估下調4%至每盎司1,273美元,2019年平均金價的預估也下調1%至每盎司1,285美元。BMO表示,該行對金價的長期看法並沒有改變,仍預期2020以及2021年的平均金價均將為每盎司1,250美元,以及預期2022年以及長期的目標金價均為每盎司1,200美元。
FED理事主席鮑威爾2018年升息的決心相當堅定,他強調稅改對通膨的推升將比預期來的高,所以FED必須預防資產泡沫化,致力於將通膨維持在2%左右。雖市場預估到今年升息至少還有1次,但金價卻未走低,主要是FED強化了通膨升溫的看法、同時對於全年升息次數並未有更積極的論述,因此在通膨預期上升、升息預期不變下,實質利率反將有小幅走低空間。中國為全球最大黃金需求國,根據20年以上長期統計,每年1~2月是金價傳統小旺季,預期黃金回檔空間有限。不過,近期強勁的金價已經部分提前反應通膨升溫及美元走入空頭的預期,故短線上檔空間亦屬有限,近期中美貿易大戰煙硝味四起,雙雙叫陣銳不可擋,全球股市短線均劇烈震盪,避險資金轉入黃金與國債已不言可喻,金價短線觸底買盤躍躍欲試。
美國的總體財政政策、美國發動中美貿易戰爭與地緣政治不穩定性等因素,有利黃金避險買盤增溫,黃金ETF投資者傾向于持有黃金而不是獲利了結,金市的市場情緒謹慎樂觀。地緣政治風險因素正支持黃金市場,黃金未來方向將取決於美元,美國貨幣政策和長期利率的變化。
(撰稿人: CSIA/ CFP/福州墨爾本理工學院國際經濟與金融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