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9-04-08
2019-4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美中貿易談判已漸露曙光,但美國經濟數據令市場擔憂
美國近期的總體經濟資料數據都不太令市場滿意,4月2日ACT Research公佈了2019年3月的美國卡車訂單數量,重卡訂單大幅下降66%。重卡訂單大幅下降的原因是超過30萬台的重卡積壓造成訂單不足,而美國經濟放緩也可能是重卡訂單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3月北美8級卡車的淨訂單僅為15700台,和去年同期的49600台相比,大幅下降66%。8級卡車是重卡的主要類別之一,主要製造商包括戴姆勒、帕卡、納威斯達國際、富豪等。這類重卡主要用於物流、倉儲,有時也用於工業領域。由於和實體經濟發展的緊密聯繫,這類卡車的訂單數量通常被視作經濟及貿易表現的先導指標之一。
三月的訂單數量是連續第四個月低於全年均值。在最近四個月中,訂單均值僅為194000台,和上一年度同時期的489000台相比,出現了明顯下滑。除了重卡訂單不盡如人意之外, 4月3日週三公佈的1美國“小非農”就業人數大幅低於預期,3月資料創下2017年9月以來最低。美國3月ADP就業人數增加12.9萬人,預期為17.5萬人,前值18.3萬人。中型企業就業人數增加最多,但也僅有6.3萬人;大型企業緊隨其後,增加6萬人;小型企業就業僅增加了6000人,較2月資料腰斬。
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表示:美國就業市場正在走弱,按行業和公司規模劃分,大多數企業就業增長均在顯著放緩。由於美國經濟正在艱難應對財政刺激政策力度減弱、貿易不確定性以及美聯儲政策收緊的滯後影響等問題,企業正在謹慎招聘。新增就業人數下降表明,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貿易爭端懸而未決、減稅效應減弱和求職者數量減少等數個不利因素的影響之下,美國勞動力市場停下來歇腳。
美國勞工部4月4日公佈,在經過季節性調整後,截至3月30日一周,美國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較此前一周下滑1萬人至20.2萬人,這是該指標自1969年12月以來的最低值,一定程度緩解了市場對於美國就業市場或出現疲軟跡象的擔憂。勞工部同時將截至3月23日一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從21.1萬人上調至21.2萬人。數字顯示,截至3月30日一周,波動較小的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四周移動平均值減少了4000人至21.35萬人,這是2018年10月份以來的最低水準。此外,截至3月23日一周,美國投保失業人數減少了3.8萬人至171.7萬人,投保失業率環比持平在1.2%。
ISM公佈3月美國ISM非製造業指數為56.1,創2017年8月以來新低,市場預期58。該指數已經連續第110個月處於榮枯分水嶺50上方、預示著貢獻美國經濟九成的服務業繼續擴張,但3月的擴張勢頭較此前明顯放緩。3月非製造行業在2月強勁增長之後降溫,他們仍然對就業資源和產能受限有隱形擔憂。與此同時,18個非製造業行業中有16個都在3月增長,暗示美國非製造業行業依舊強勁。其中就業分項為55.9,優於市場預期和前值55.2。Markit製造業PMI 3月PMI終值為55.3,優於市場預期和前值54.8,綜合PMI同樣好於市場預期,顯示美國服務業繼續擴張,美國服務業在今年第一季度表現強勁,將支撐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長2.5%的表現。
包括FED主席鮑威爾在內的多位FED官員均向市場釋放了年內結束縮表的信號。此外,儘管市場並不能完全排除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但若以減緩利差倒掛風險為前提,本輪美國加息週期或已結束。目前美國的經濟及貨幣政策組合對新興市場或較為有利。此前,FED加息、縮表令新興市場承受了更高的無風險利率壓力,也是2018年壓制新興市場權益資產的因素之一。目前,美國經濟放緩概率增加,加息、縮表等緊縮手段也有望逐步結束,新興市場的“緊箍咒”已被解除。另一方面,美國經濟暫無衰退、危機風險,表明新興市場外部需求環境尚可,全球經貿活躍度驟降的概率也偏低。外部因素如FED緊貨幣,將讓位於內部因素,新興市場重新進入“舒適區”。
中美貿易談判的實質性進展和利好預期令外需表現相對較好,新出口訂單或受此影響而出現回升,但新訂單指數依然有明顯下降,顯示內需依然呈現回落的趨勢。產出、需求、庫存同步走弱的跡象表明,產出端主動去庫存依然在路上。另外,就業分項出現下降需要警惕,近期公佈的美國非農資料走弱的可能性上升。綜合來看,資料繼續反映出美國經濟觸頂回落的跡象,企業部門繼續去庫存、特朗普政府減稅刺激效果削弱等是近期經濟走弱的主因。雖然中美貿易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並帶來外需向好預期,但外需不是美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新出口訂單即使持續增長對經濟影響可能也有限。而目前美國經濟主動去庫存週期繼續,經濟疲弱下滑和悲觀預期短期內將難以改變。
歐央低利率政策讓市場產生憂慮感,德國經濟數字不佳前景堪慮
歐洲央行在3月會議上決定延長其創紀錄的低利率,包括-0.4%的存款利率,直到2019年底。歐央管理委員會一些成員最初贊成延長至2020年第一季度,但後來同意加入共識,支持Peter Praet的提議。2019年底的日期“被認為更符合下半年經濟反彈預測的基線情景,”歐洲央行在3月6-7日會議的紀要中表示。“有人擔心,在高度不確定、未來資料可能天壤之別的局勢下,能否承諾更長時間直至深入明年。”官員們面對迫在眉睫的不確定性,下調了對經濟的展望,並指出他們對今年晚些時候增長回升的預期存在無法實現的風險。
會議紀錄顯示“雖然基線情景—更為持久的疲軟之後回歸更穩健的增長—是最可能的情況,但不確定性仍然很高,不清楚目前的疲軟將持續多久”。雖然對長期通脹預期的疲弱趨勢表達了“一些擔憂”,但管理委員會認為通脹預期失去錨定的風險“非常低”。在會議上,決策者最終宣佈,不斷惡化的前景證明了新一輪銀行長期融資的合理性,但沒有宣佈具體條款。詳細細節“需要管理委員會進行更多反思。” 自3月會議以來,歐洲央行的一些高級官員為討論負利率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奠定了基礎。Peter Praet說歐洲央行工作人員正在研究分層問題--一些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因此可以不適用最低利率--但行動並非板上釘釘的事兒。
歐洲央行在3月利率決議上宣佈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並預計於9月開始為期兩年的TLTRO(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的細節需要更多的回饋,委員們在3月的會議上討論了更加激進的刺激措施,歐洲央行官員稱若有必要將再次調整貨幣政策。除了宣佈新一輪TLTRO,歐洲央行還修改了利率前瞻指引,預計至少到2019年底將維持利率不變。會議紀錄透露了在經濟疲軟前景下,歐洲央行內部存在更為鴿派的觀點,部分歐洲央行官員建議,將利率前瞻指引延長到2020年第一季度。3月利率決議時,歐洲央行大幅下調了經濟預期,預計2019年GDP增速為1.1%,前值為1.7%。不確定性因貿易局勢而增加,經濟處於疲軟狀態,所處時長尚不清楚,但衰退的風險較低,基礎觀點是經濟增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穩健回升,目前的利率前瞻指引符合下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這表明若歐元區下半年經濟增長不及預期,歐洲央行大概率將再次調整對加息時點的預期。
4月3日公佈德國3月服務業PMI指數優於預期,德國3月PMI調查顯示,面對外部不利因素,德國國內需求仍然具有彈性。儘管海外新增就業崗位有所減少,但服務業企業的總體新業務增長勢頭為6個月來最強勁。但由於德國目前正經歷其自身的經濟困境,可能在2019年第四季度進入衰退,這會使得柏林可能會啟動支出和投資,可能會促使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最終惠及該地區,並從根本上改變歐洲的經濟環境。
Steen Jakobsen對CNBC SquawkBox Europe表示,這讓他們重新回到遊戲中。他強調,在5月份的歐盟選舉中,民粹主義政黨的崛起、梅克爾即將卸任總理及歐洲央行ECB行長的更迭都將加劇這一戲劇性的轉變。任何宏觀變化都必須來自崩潰或危機,因此,2019年和2020年是歐洲發展的關鍵年份,德國過於自滿,整個歐盟也是如此。現在,新的現實必須看到柏林擴大支出,以造福歐洲其他國家。丹麥投資銀行在其最新的季度展望中表示:“總的來說,一個新的共同點將來自一個更加分散的歐洲。”
避免了技術性衰退,德國經濟數據變化值得關注,自2018年德國公佈第三季度經濟增長收縮,然後在2018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持平以來,它一直吸引著經濟學家的注意,勉強避免了技術性衰退。增長放緩的原因是中國傳統的增長動力、汽車工業的動盪,以及影響需求的全球經濟放緩。
由於德國強勁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德國在2018年連續第三年創下了世界上最大的經常帳戶盈餘,但美國對歐洲汽車進口徵收關稅的風險損害了行業信心。德國一再受到批評,稱其沒有利用其盈餘來刺激公共支出和投資。
觀察到歐洲核心工業生產資料大幅下降,尤其是德國,德國占歐洲工業活動的三分之一。歐盟委員會在其最新的冬季預測中預測,德國將在2019年增長1.1%,19個成員國歐元區整體增長1.3%。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顯示,全球經濟增長也在放緩,預計2019年將達到3.5%。歐洲“可能是應對我們即將到來的全球經濟放緩最不利的經濟集團,當全球經濟進入軟區或更糟的時候,受害最嚴重的是對全球需求最為杠杆化的盈餘經濟體。鑒於歐洲是唯一一個擁有巨額總盈餘的主要經濟體,因此,歐洲尤其是德國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方面的地位尤為不利。”
“德國經濟增長的崩潰”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並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到2019年第四季度,德國仍有經濟衰退的風險,即使沒有與美國發生貿易爭端。他補充說,德國成功的經濟模式(重點是製造業和出口)最終將對德國產生影響。“我們認為,德國經濟放緩將導致歐洲陷入更為絕望的境地,在歐洲大選後的夏季,這看起來更像一個空箱。” 但這本身將建立一個進程,德國將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與歐洲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和歐元區國家的財政支出作鬥爭。
雖然德國經濟的衰退或惠及歐洲經濟發展,但當前歐元的走勢還是主要受脫歐不確定性因素和一些重要資料和央行貨幣政策的的影響比較大。歐洲央行轉向更低的利率可能會推動歐元兌美元跌破1.10,並使歐元貨幣市場曲線倒掛。歐洲經濟降溫遠低於許多投資者的預期,市場低估了歐洲經濟放緩的速度,全球市場面臨最大的風險是歐洲經濟減速。歐洲央行只有有限的金融工具來應對經濟疲軟,而歐洲各國政府不准備用支出來應對。IMF國際貨幣基金會將其對歐元區經濟增長的預測從三個月前的1.9%下調至1
月份的1.6%,預計今年歐元區GDP國內生產總值將難以實現1%的增長。
歐元區最大的五個市場,即英國、德國、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正在評估英國脫歐到對財政支出的影響和處理內部分歧。歐洲經濟減速是全球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其次是中國經濟放緩、FED政策和貿易衝突。令人擔憂的是,歐洲央行的效率越來越低,歐洲銀行的利率為負,投資者對歐元區政府支出和歐洲央行購買資產等其他刺激政策的興趣正在減弱。歐洲央行意識到,額外一輪非常規政策意味著更低的收益、更高的成本和更大風險,因此他們真的想要是貨幣政策正常化,但可能會與想增加開支的歐元區政府發生分歧。
對歐元區來說,英國退歐也是個重大風險--它可能導致對英國的出口受影響,而這是一個可能打壓經濟增長的額外因素,只有兩名受訪者預估2020年歐元區經濟將萎縮,但對未來兩年出現衰退可能性的預估中值,由12月的30%上升至35%,這是路透自7月開始提出此一問題以來的最高水準,也是連續第二個月上升。超過三分之一受訪分析師認為發生衰退的可能性為40%或以上。在1月與12月調查中均做出預測的36名受訪者當中,有近三分之二調高了未來兩年發生衰退的機率,有10名受訪者維持不變,僅有三人調降。今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也從12月調查時的20%升至25%。
Markit公告歐元區製造業PMI終值為47.5,已連續兩月低於榮枯線。歐盟統計局發佈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2月,歐元區PPI工業生產者價格同比上漲0.2%。資本品和耐用消費品價格分別上漲0.1%和0.1%,非耐用消費品價格保持穩定,中間產品價格下跌0.1%。不包括能源在內的工業總價格保持不變穩定。在歐盟28國中,能源行業的工業生產者價格上漲0.7%,耐用消費品價格上漲0.2%中間產品和資本品價格均為0.1%,非耐用品價格保持穩定。不包括能源在內的工業價格總量保持穩定。歐元區2月PPI月率表現符合預期,主要受到能源成本上升的助推。考慮已公佈的歐元區3月份CPI資料,此時公佈的2月PPI在反應通脹方面略顯滯後,因此歐元幾無波動。
日本經濟仍難逃通縮,考驗安倍執政能力
日本央行4月1日發表的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顯示,企業家們對經營前景普遍不樂觀,主要指數出現2012年12月份以來25個季度最大跌幅。多家媒體及經濟專家分析稱,日本經濟復甦可能臨近尾聲。
日本央行發佈的“日銀短觀”係全國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每季度發佈一次,是根據日本統計法實行的重點統計調查之一,其目的是準確把握全國企業動向,為金融政策運營提供參考。這項調查的物件約為一萬家日本企業,調查結果被國內外政策部門及研究機構廣泛採用。這項調查指數是企業家回答經營狀況“好”與“不好”數值的差額。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大型製造業企業景氣判斷指數DI僅為12,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個點,成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執政以來最大降幅。其中,普通機械行業指數為20,下降27點;電動機械指數為9,下降12點;加工機械指數為31,下降9點;釉色金屬行業為負9,下降21點。
對製造業打擊最大的是國際貿易摩擦造成日本出口下降。今年以來,由於IT、半導體設備等需求下降,日本企業紛紛顯現生產減少、出口下滑趨勢。特別是電動機械、普通機械等出口量下降明顯。日本最大出口商品汽車也因面臨日美貿易談判壓力,未來出口走勢不甚樂觀。此外,非製造業大企業DI指數也下降3個百分點,僅為21,出現半年來首次下滑;中小企業製造業指數下降8個點,僅為6;非製造業指數為12。調查發現,包括製造業、非製造業在內的全產業全規模設備投資計畫環比有所下降,說明企業家們對投資判斷趨於謹慎。
日本東京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不過,近年來東京生活成本的國際排名卻不斷下降,據2018年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統計,東京的排名已降至第十一位。物價便宜了,對民眾來說應該是件好事,但背後卻是日本經濟長期通縮的困境。因為內需不振,日本通脹指數長期在1%上下徘徊,達不到日本央行設定的2%的通脹目標。進入2019年,日本經濟恐怕仍難擺脫通縮,維持景氣挑戰不少。
一方面,日本經濟過去幾年創下新一輪長景氣週期。去年,日本繼續推進“觀光立國”,訪日遊客首次突破3000萬人次;通過《入管法》修正案,擴大吸收外國勞動力;繼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之後,大阪贏得2025年世博會主辦權,時隔半個世紀再現的奧運世博“雙響炮”,也被賦予日本經濟再次振興的象徵意義。另一方面,日本民眾對資料上的“繁榮”並不買帳。目前,經濟增長已現疲軟之勢,去年三季度日本GDP同比下跌2.5%,為2014年二季度以來最大跌幅。世界銀行近日的報告預測,日本今年經濟增速僅為0.9%。
日本經濟近期面臨的首要風險是貨幣政策空間收窄。“安倍經濟學”實施以來,日本央行通過購買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國債、商業銀行存款負利率等手段,擴大貨幣投放。截至2018年11月,日本央行持有的國債約456萬億日元(1美元約合109日元),是寬鬆政策實施之前的3.6倍。通過“買買買”,日本央行成了近四成上市企業的大股東。日本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和價格功能已經失真。在全球經濟走弱、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日本央行只能維持寬鬆,如何退出尚無方向。
全球貿易摩擦令日本出口受到制約。美國多次表示,要對來自日本、歐洲的汽車加征關稅,包括豐田在內的車企紛紛調整生產體系,或加大在美投資建廠力度,或轉戰其他市場。據日本媒體報導,日企已感受到全球貿易摩擦的寒風。此外,巨大的財政壓力也制約著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2019年度預算首次突破100萬億日元,連續7年刷新歷史。為了開源,日本政府在稅收上下了不少功夫。例如,今年10月日本將再次上調消費稅率至10%,進一步壓縮民眾錢包。不久前,日本正式開徵“離境稅”,希望用這一措施為旅遊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補充資金。雖然日本今年的稅收有望創出歷史最高水準,但仍不足以彌補財政支出,依賴借款的財政運作不得不繼續維持。
陷入通縮20多年來,日本努力應對挑戰,但國內高齡少子化等諸多不利因素使得抗通縮這條路愈發艱難,日本經濟仍將負重前行。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近期公開表示,將確保日本即將到來的增稅不會導致家庭支出大幅下降,進而給日本經濟帶來損害。麻生太郎在國會2019年第一次例行會議上發表講話,承諾將運用一切可行的政策手段,確保日本經濟繼續保持復蘇狀態。此外,他還要求議員儘快通過2019財年的國家預算草案。
日本將在2019年10月1日起將消費稅由8%上調至10%。為減少上調消費稅對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2019年國家預算案中包括了2兆日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其中包含旨在鼓勵消費者使用非現金支付方式在中小零售企業購物的優惠政策。此外,安倍政府還在研究加大對購房、購車者的減稅力度。日本政府的債務規模高達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還要多。麻生太郎還承諾,將通過削減不必要的開支、減少政府債務來改善日本連受重創的財政狀況。自2012年安倍再度出任首相以來,隨著企業利潤增至新高,失業率也降至25年來的最低水準,日本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至550兆日元,創歷史高位。但是,來自海外的風險依然存在,主要表現為由美國川普政府提高關稅所引發的貿易緊張關係加劇。
2019年4月30日,明仁天皇即將退位。伴隨5月1日新天皇繼位,日本將迎來年號變更。安倍在記者會上宣佈,為將改元對國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政府將於4月1日正式批准相關政令並公佈新年號。這將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繼承前公佈新年號。安倍也在記者會上再度表達了推動修憲討論的意願。在外交方面,安倍表示,在當今世界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疑慮日漸高漲背景下,日本將堅持舉起自由貿易旗幟。談及日中關係,安倍提及自己去年訪華時提出的“化競爭為協調”等主張,表示今年將是正式啟動的一年,希望繼續推動日中關係上升至新的階段。在日俄關係方面,他提出將推動日俄領土問題及和平條約的相關談判,並表示希望在他本月下旬訪俄期間,雙方能在這一問題上取得進展。
日本距離實現2%的通脹率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儘管物價水準穩步增長,但只達到了1%附近;如果經濟再次面臨下行壓力,則有可能回到通貨緊縮狀態。之前長期的通貨緊縮情況,讓日本家庭消費對物價變化較為敏感,企業在提高商品售價方面也較為謹慎。如果經濟保持上行而物價跟不上步伐,將有損於經濟的發展。因此,日本央行將繼續推行大規模寬鬆政策,通過收益率曲線控制手段,即大量購買國債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0附近浮動等措施,刺激經濟、實現通脹目標。
日本3月製造業PMI終值48.9,降幅為2016年5月以來最大,連續二個月跌破榮枯線50,企業信心指數降至六年低點。工業產出與需求加速下滑,是導致日本製造業活動在2019年第一季度出現緊縮的因素,而上調消費稅將進一步打擊日本國內消費,使經濟衰退風險上升。日本1月工業產出年增率下滑3.7%,不及預期且繼續惡化,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政府下調了此前對工業產出的評估,認為工業產出正在停滯。日本1月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8.4%,創2016年10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
英脫歐陷入撲朔迷離,英鎊匯價震盪走勢
英國首相梅伊向反對黨工黨領袖科爾賓尋求幫助,以打破脫歐僵局,此舉刺激英鎊反彈,但市場基金經理們並不相信英鎊會大幅上漲。鑒於不確定性和波動性仍非常高,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正規避英鎊,Investec Asset Management則在上周拋售英鎊多單。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認為要有決定性的英國脫歐協議和延期公告才會激勵交易員全力做多英鎊。如果脫歐情勢再次惡化,英鎊可能有很大的下行空間,雖然無協議脫歐已被排除,但並不意味著英國議會清楚地知道會實現怎樣的脫歐。
首相梅伊尋求與工黨達成妥協且英國議會投票支援立法反對無協議脫歐後,英鎊本周反彈走高。英鎊今年的表現是全球主要貨幣中最好的,但隨著市場對英國無協議脫歐風險評估的不斷變化,英鎊波動性也是主要貨幣中最大的。
國議會下院4月3日通過一項草案,要求英國政府繼續推遲“脫歐”,以避免“無協議脫歐”。同時,英國首相梅伊與反對黨工黨領導人科爾賓進行會談,力圖使雙方在“脫歐”問題上儘快達成一致。根據歐盟為英國提供的推遲“脫歐”時間表,英國政府必須在4月12日前做出新的抉擇,包括無協議“脫歐”、延期“脫歐”或撤回“脫歐”。留給英國的時間不多了。目前英國“無協議脫歐”風險明顯上升。而一旦進入“無協議脫歐”,英國民眾、企業和整體經濟在短期內將明顯感受到衝擊,歐盟其他成員經濟也將受到拖累。而長期來看,“無協議脫歐”可能帶來的影響則難以估量。
就在英國議會下院3日以313票贊成、312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要求英國政府繼續推遲“脫歐”的一項草案後,首相梅伊邀請工黨領袖科爾賓進行會談。雙方為結束當前“脫歐”的不確定性,表現出了“靈活度和責任”。雙方將在4日繼續舉行會談。如果會談不能達成妥協,梅伊希望雙方能拿出彼此能接受的選項,獲取議會支援。
歐盟不少國家已在加緊部署,防範“無協議脫歐”帶來的衝擊。德國政府特設了一個英國“脫歐”內閣,由總理梅克爾親自掛帥。梅克爾4月4日前往愛爾蘭首都都柏林與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就英國“脫歐”進行會談。她表示,為避免“無協議脫歐”,她將“奮戰到最後一刻”。法國海關計畫投入1400萬歐元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待遇,並額外招募700名員工應對英國“脫歐”局面。荷蘭外交部還公佈了《英國無協議脫歐影響公告》,公告說321名海關關員準備隨時上崗,另外14名邊防守衛將對進入荷蘭的英國公民進行檢查。“無協定脫歐”意味著英國離開歐盟,同時沒有一個關於未來英歐關係的協議作保障。這意味著更多的邊境檢查,而這將會影響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和旅遊。“無協議脫歐”情形下,英國消費者會發現產自歐盟的商品漲價了,一些商品或藥品可能缺貨。其次,依賴英歐貿易的企業將受影響,首當其衝的是嚴重依賴英歐供應鏈的車企。捷豹、日產、福特等車企在英國製造整車,但需要從歐盟進口零部件。若通關時間大幅延長,車企將難以高效運作。
再者,英國經濟短期內將遭受重創。英國央行去年11月底發佈報告稱,“無協議脫歐”將導致英國GDP最多萎縮8%,對英國經濟的衝擊程度大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英國政府今年2月底發佈報告說,“無協議脫歐”可能導致15年後英國經濟規模縮水6.3%至9%。此外,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將雪上加霜。德國工業聯合會1日預測,如果英國選擇“無協議脫歐”,今年德國經濟增速將下滑0.5個百分點,由該聯合會原來預測的1.2%降至0.7%。“無協定脫歐”後,英歐雙方貿易肯定會變得困難。作為歐盟成員國,英國受益于現有的約40個歐盟貿易協定,目前英國已經與瑞士、智利等國家“複製”一系列相關貿易安排。一旦出現“無協議脫歐”,英國將與這些國家繼續維持現有的貿易優惠條件。但英國尚未與美國、中國、日本、加拿大、韓國等主要經濟體達成貿易安排。英歐未來能夠達成何種貿易安排也會廣受外界關注,成為其他國家考慮與英國或者歐盟貿易談判時的參照物。
當前英國“無協議脫歐”的可能性越來越高,而英國將遭受的損害最大,包括GDP損失、外資抽逃、大規模失業,英國經濟將面臨沉重打擊。如果出現“無協議脫歐”,不僅對英國來說是個強烈衝擊,意味著輕微經濟衰退,而且對歐盟也將產生負面影響,對全球經濟來說則多了一個下滑風險。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雖然“無協議脫歐”短期內將衝擊英國和歐元區經濟,但從長期看,英國可通過擴大與其他交易夥伴的貿易等方式提振經濟。有人說,目前是人人都知道要反對什麼,但沒人知道該贊成什麼。利益博弈正讓僵局演變為危局。“當英國經濟已經在顫抖,我們的議員們還在說笑。”正如英國輿論所言,民眾期盼作為政治精英的議員們能夠代表廣大選民,為國家做出正確抉擇。但是,議員們更多的是在利用議會辯論和投票權,為自己的黨派或利益集團謀取私利,導致“脫歐”死結難以解開。
英國3月服務業PMI 48.9,前值51.3,預測值50.9。創下2016年7月以來新低。3月綜合PMI也創下2016年7月以來最低水準。PMI數據資料顯示英國GDP第一季度增速將停滯,第二季度GDP恐將下行。服務業活動下滑,英國GDP勢必在三月萎縮,而隨著總體經濟走勢在一季度遲滯,未來數月也將面臨進入更深程度下行風險。服務業與建築業領域均處於下行,製造業是唯一出現擴張的領域,但其原因僅僅在於脫歐來臨前應急庫存增加。
中國3月份PMI強彈,經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國家統計局公佈3月份,中國製造業PMI指數在連續3個月低於50臨界點後,重返擴張區間,彈升至50.5%,比4月上升1.3個百分點。3月份PMI反映主要特點包括:生產活動加快,內需繼續改善;新動能較快增長,消費品行業運行穩定;價格指數上升,企業採購意願增強;但是,世界經濟增長有所放緩,進出口動力仍顯不足。
總體來看,中國GDP增速仍在放緩,第一季度的投資增速有所回升,主要得益於總體經濟政策的微調,“包括加大信貸資金投放以及基建項目投資等。”雖然市場對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和信心有所回升,但就短期變化來判斷中國經濟出現拐點為時尚早。受此利多消息激勵,4月1日,滬指、深證成指全部放量突破今年以來的新高,其中,深證成指成功站上10000點指數關口。三大股指強勢上漲,行業與概念板塊全部飄紅,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末尾,A股迎來了完美的收官。從第一季度的經濟資料來看,1-2月份的投資增速有所回升,社融和基建增速也在回暖,而消費總體保持穩定。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市場預期的改變和投資信心的恢復也是理所當然的。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顯示,今年3月份的製造業PMI低於過去兩年的同期水準,而受季節性影響,生產指數是五大分項指數中漲幅最大的一項。從市場需求來看,新訂單指數則站在近半年的高點。1-2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3%,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建設不乏亮眼表現,在2018年投資下降5.1%的鐵路運輸業投資今年第一季反轉,增長22.5%;資訊傳輸業投資增長16.1%,增速提高13個百分點;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48.9%,增速提高5.9個百分點。
隨著穩基建和補短板步伐的加快,今年3月份建築業PMI達到了近5年來的同期最高值。雖然屬於3月份PMI回升主要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但幅度高於市場預期,積極的財政政策發揮了作用。今年大量基建項目提早開工,推進實施70個重大工程項目,提振建築業景氣度,促進非製造業PMI處於較高擴張水準。2019年的GDP增速目標為6%至6.5%,關鍵還是要保障中國經濟的高品質發展,結合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增長同樣在放緩,所謂的經濟拐點還沒有到來。
今年中國財政政策的“重頭戲”,高達2萬億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是當之無愧的主角。第二季度開始,中國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將由16%降至13%,交通運輸和建築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將由10%降至9%。據財政部稅收司司長王建凡透露,僅增值稅改革一項,便將減稅1萬億。如果說第一季度主要是市場信心的提振,那隨著政策的落實,對宏觀經濟的實質性影響將在第二季度開始顯現。大規模減稅降費有助於為製造業減負,提振市場信心,二季度製造業PMI有望保持在榮枯線以上。2019年1-2月份地產投資增速高達10.6%,但由於全國地產銷售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及棚改目標的下調,地產投資的高增註定難以為繼;而基建投資同期增速僅為2.5%,雖然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較大,但仍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薑超認為,本輪經濟發展並不是依靠傳統的地產和基建刺激,而真正有希望發力的是居民消費和企業創新投資,據其團隊測算,此次減稅降費可以在年內提升2%的消費增速,足以對沖10%的地產投資增速下降。
3月份PMI的出色表現以及第二季度減稅降費政策全面落實,有望帶旺總體經濟,尤其實體經濟的提前企穩。結合今年第一季度的變化來看,GDP增速下滑的勢頭或將止今年第一季度。預計第一季度的GDP增速為6.3%,全年增速或在6.3%至6.4%之間,雖然在絕對值上低於2018年,但不會出現之前四個季度逐步下滑的情況。在貨幣政策上,目前已有6家機構對3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進行了預測,預測最大值為13500億元,最小值為12000億元,均值為12633.33億元。綜合來看,各機構所預測的一季度新增信貸額均超過5萬億元。
4月3日公佈的3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活動指數54.4,從2月低點大幅反彈3.3個百分點,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3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回升0.9個百分點至50.8,四個月來首次處於擴張區間。兩大行業均明顯增長,帶動財新中國綜合PMI回升2.2個百分點至52.9,為2018年7月以來最高。財新中國服務業和綜合PMI走勢與統計局PMI一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3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6,微升0.1個百分點;綜合PMI錄得54.0,比上月上升1.6個百分點。
3月服務業和製造業需求同步回升。服務業新訂單總量加速上升,創下14個月以來最高增速。部分企業反映需求好轉、新產品發佈帶動新訂單總量回升;製造業新訂單總量也略見加速,但增速仍然偏低。二者綜合,3月新訂單溫和增長。外需也有所改善。製造業新出口訂單扭轉了2月的收縮狀態,出現小幅回升;服務業新出口訂單也錄得2017年12月以來次高增速,兩大行業綜合,新出口訂單總量略有增長。
兩大行業用工也都處於擴張區間。服務業用工規模繼續小幅上升,增速接近2月;製造業用工則逾五年來首次出現擴張,但增速仍為小幅。兩者綜合,3月綜合用工規模逾一年來首次出現擴張,但增速僅屬小幅。3月服務業投入成本漲幅較2月略有放緩,整體尚屬溫和。受訪廠商反映,成本上升主要與原材料價格、交通運輸和薪酬上漲有關。製造業投入成本則出現四個月以來首次上升,但漲幅也僅屬小幅。兩大行業綜合,投入成本繼續小幅上漲。
3月出廠價格繼續上升。據許多企業反映,投入成本上升、客戶需求轉強,共同導致出廠價格上升。其中,製造業出廠價格出現小幅上升,升幅創五個月來最高。服務業也繼續小幅提高收費水準,漲幅與2月相近。隨著需求好轉,兩大行業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生產與經營前景信心度均略有改善。服務業樂觀度創下三個月以來最高,製造業更創下10個月新高,不過相比長期均值,兩大行業前景信心仍然偏弱。
美中貿易談判露曙光,全球農產品期貨價格走揚
CBOT小麥與黃豆期貨4月2日上漲,受中美貿易磋商的樂觀情緒激勵,玉米則是下跌。5月玉米期貨收盤下跌0.1%成為每英斗3.6150美元,5月小麥上漲0.3%成為每英斗4.64美元,5月黃豆上漲0.5%成為每英斗9.00美元。ICE Futures U.S. 5月棉花期貨4月2日下跌0.1%成為每磅77.27美分,5月粗糖期貨下跌0.8%成為每磅12.57美分。
International Cotton Advisory Committee, ICAC 4月1日首度對2019/20年度做出預估表示,儘管全球棉花產業仍面臨許多挑戰,包括貿易糾紛、經濟放緩以及需求走弱等,但2019/20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仍預期將創下新高達到2,730萬噸,較本年度的預估消費量將高出50萬噸或1.9%。全球棉花產量則預估將年增6%達到2,760萬噸,主要受到單產提高的帶動。棉花期末庫存預估將小幅增加至1,770萬噸。報告也預估2019/20年度期末,Cotlook A棉花價格指數將為每磅81.25美分。
巴西貿易部4月1日公布,2019年3月,巴西粗糖出口量為95.5萬噸,創下去年4月以來的近一年新低,也是2012年以來的同期新低;1-3月,巴西粗糖出口量年減23%至303.4萬噸。3月份,巴西黃豆出口量為895.5萬噸,較前月增加47%,較去年同期增加1.6%;1-3月,巴西黃豆出口量年增30%至1,720萬噸。3月份,巴西棉花出口量為9.76萬噸,較前月增加12%,較去年同期增加107%;1-3月,巴西棉花出口量年增58%至29.38萬噸。巴西是最大的黃豆以及粗糖出口國,去年12月的棉花出口量則是創下月度新高達到21.5萬噸。
歐盟執委會4月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歐盟上週小麥出口量較前週修正後的532,998公噸減少至482,222公噸,自去年7月起的2018/19銷售年度至今,歐盟小麥出口量年減7%至14,135,075公噸。歐盟上週玉米出口量較前週修正後的21,991公噸減少至2,845公噸,本銷售年度至今的玉米出口量則是年增74%至1,766,393公噸。歐盟上週黃豆進口量從前週修正後的275,158公噸增加至348,294公噸,累計本銷售年度至今的黃豆進口量年增11%至10,828,141公噸。
美國農業部公佈的每週出口檢定報告顯示,截至3月28日當週,美國小麥與玉米出口較前週增加,黃豆則是減少。自去年9月起的2018/19年度,美國玉米出口檢定量年增21%至29,670,048公噸,達成美國農業部上月下修190萬噸預估出口量6,033萬噸的49.2%。上年度,美國玉米出口僅年增1%至5,770萬噸。自去年9月起的2018/19年度,美國黃豆出口檢定量年減29%至29,287,605公噸,達成美國農業部預估出口量5,103萬噸的57.4%;相比上年度美國黃豆出口檢定量為年減3%至5,630萬噸。美國出口商連續兩天報告對中國大陸的大筆黃豆銷售訂單,包括3月29日的816,000公噸以及4月1日的828,000公噸。自去年6月起的2018/19年度,美國小麥出口檢定量累計為18,814,354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6%,達成美國農業部上月下修96萬噸預估出口量2,626萬噸的72%。
美中貿易談判順利,油價持續反彈走勢
NYMEX 5月原油期貨4月2日收盤上漲0.99美元或1.6%成為每桶62.58美元,持續寫下5個月來新高,歐洲ICE Futures Europe近月布蘭特原油上漲0.36美元或0.5%成為每桶69.37美元。Julius Baer Group Ltd.首席經濟學家Norbert Ruecker表示,供應面的展望仍然是油市最關注的重點,產油國的減產協議持續將國際油價推向每桶70美元價位。
美國石油協會週二盤後公布,截至3月29日當週,美國原油庫存增加300萬桶至4.517億桶,路透社調查的分析師預估為減少42.5萬桶;汽油庫存減少260萬桶,預估為減少150萬桶;蒸餾油庫存減少190萬桶,預估為減少50.6萬桶。普氏能源資訊的調查則預估上週美國原油庫存將減少10萬桶。美國能源部的庫存數據將於週三公佈。美國能源部公佈,4月1日全美普通汽油平均零售價格為每加侖2.691美元,為連續第8週上漲並創下5個月來的新高;較前週上漲6.8美分,較去年同期下跌0.9美分,過去8週以來累計上漲43.7美分或19%。各地區零售汽油均價全面上漲,西岸地區的零售汽油均價最高達每加侖3.265美元,較前週上漲12.1美分,較去年同期下跌6.2美分;墨西哥灣地區的零售汽油均價最低為每加侖2.447美元,較前週上漲6.8美分,較去年同期上漲1.9美分。
美國汽車協會報告表示,4月1日全美普通汽油平均零售價格為每加侖2.69美元,較前週上漲7美分,較一個月前上漲27美分,較去年同期上漲4美分,今年以來累計上漲44美分。美國汽車協會Jeanette Casselano表示,去年底美國還有將近八成的加油站零售汽油價格低於2.5美元,如今只剩下不到1/3的加油站零售汽油價格低於2.5美元;自2月中旬以來美國汽油庫存持續下滑,應是造成汽油價格上漲的主因,預期未來幾週漲勢可能還將持續。零售汽油價格的上漲主要是因為原油價格上揚、煉油廠維護季節到來,以及季節性需求回升等因素的影響。此外,雖然美國原油產量創新高,但出口也一樣攀高,這些都令市場的供應仍然較為吃緊。GasBuddy經營超過250個油價網站,追蹤美國與加拿大超過14萬個加油站的零售汽油價格。
當前油市仍然稍為偏多,特別是美國原油以及油品庫存出現較大的回落,以及美國對伊朗與委內瑞拉等產油國的制裁也令國際油市供應縮減的影響。中美兩國4月1日所公布的製造業數據均優於市場的預期,也提振紐約原油期貨衝上5個月新高。美國原油期貨今年以來累計上漲36%,布蘭特原油也上漲28%,汽油期貨更是大漲46%。
美中貿易談判進展順暢,黃金避險需求降低
COMEX 6月黃金期貨4月2日收盤上漲1.2美元或0.1%成為每盎司1,295.4美元,美元指數上漲0.1%,5月白銀期貨下跌0.3%成為每盎司15.061美元。全球最大黃金ETF SPDR Gold Shares, GLD 4月2日黃金持有量增加減少4.70公噸至768.104公噸,為連續第二天減少,兩天來累計減逾16公噸或2%。
英國Metals Focus報告表示,在經歷了去年較為不利的環境之後,金價未來三個季度總體上來說應該較為正面,有利於提振黃金的價格;但是仍然會有一些不利的因素限制金價的上漲空間,因此該行預期今年平均金價將溫和上漲3%至每盎司1,310美元。Brown Brothers Harriman最新報告表示,在美國FED預期今年將不升息之後,市場已經開始預期聯準會明年可能降息,聯邦基金期貨顯示聯準會可能在2020年1月以及12月各降息一次。
Metals Focus指出,金價去年主要受制於強勢美元的壓力,包括美國經濟表現良好、就業市場強勁,以及通膨上揚等,這些都讓多數市場分析師預期聯準會今年仍將繼續升息,因此提振美元的氣勢。另一方面,歐洲央行仍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且中美的貿易摩擦加劇等,這些都令美元有相對強勢的表現,從而令金價受到打壓。但該行預期這些對金價不利的環境在今年將會有一些改善,從而有助於金價的復甦。ForexTime (FXTM) Lukman Otunuga表示,雖然今年第一季金價僅上漲1.3%,表現不盡如人意,但該行認為第二季金價仍有上漲潛力,主要因為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將會降低投資人的風險偏好,而聯準會偏軟的基調也將對金價構成支撐,特別是近期市場已經開始浮現降息的預期。該行認為1,300美元是金價重要的多空分界線,只要金價站穩在1,300美元以上,就會具備向上攻堅的實力,反之則可能表現較為疲弱,若金價一直未能站上1,300美元,就可能下探至1,270美元。
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 LBMA 4月1日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2月,黃金日均交易量較前月1,960萬盎司減少6.3%至1,840萬盎司(約572.30公噸),日均交易額月減4%至243億美元,日均交易筆數較前月基本持平為2,950筆,每筆的平均交易量月減6%至6,235盎司。
美中貿易的緊張氣氛有所緩和提振了市場的風險偏好,也令金價有所回落。雖然短線金價仍有可能繼續下滑,但中長期的展望仍將有利於黃金,包括地緣政治的風險、全球經濟增長的疑慮,還有美國FED可能會暫時停止升息等。金價如果不能站穩每盎司1,330美元價位,表現可能會稍顯疲弱,但只要金價維持在1,300美元以上,多頭的格局就沒有改變。
雖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使得物價受控,但投資人仍然不宜低估長期的通膨風險,黃金以及抗通膨債券(TIPS)仍會是通膨時期的最佳避險工具。較高的通膨將會壓低美國的實質利率,從而減損美元的氣勢,也將會使得黃金變得更具有吸引力。未來一兩年通膨變化的主要關鍵有二,其一是美國的就業市場是否會更加緊峭並最終帶動通膨上揚,其二是美國FED是否將有意地削減實質殖利率來提振經濟,此將會減損美元對包括黃金在內等其他儲備貨幣的價值。金價近期在創下10個月新高之後漲勢有所中斷,部分也受到油價回落的影響;雖然通膨的顧慮仍低,但也一直是投資人提及的五大風險因素之一。
黃金價格在經歷了較為困難的2018年之後,當前的市場環境已經有所改善,但預估未來要金價上漲至每盎司1,400美元以上,這樣才能夠真正代表黃金價格另外一個五年多頭的開始。金價2018年下跌2.1%,但2019年以來金價已上漲3.7%,各國央行持續買入黃金對金市有明顯的提振,金價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金價2019年內可望挑戰每盎司1,350-1,400美元的長期壓力價區,因美元與美股都無法再像去年一樣對金價造成嚴重的威脅。美股今年已經沒有來自於政府減稅的利多,而美元也無法像去年一樣獲得那麼多次升息的支撐,雖然該行並不認為美元與美股會出現崩潰,但對金價的威脅已經無法與去年相提並論。今年美國FED的貨幣政策可能出現大幅轉變,雖然2月的FED FOMC會議仍預期今年會有兩次的升息,但在近期傳出FED可能提前結束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畫之後,市場已經預期今年可能不會升息,對照2018年秋天市場還預期今年將升息四次來看,升息預期的變化相當明顯。此外,雖然美國政府關門暫時結束,但全球政治的不確定性仍將支撐金價,且政府關門對經濟的衝擊也還未完全明朗。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1月28日發布報告表示,美國政府部分關門35天估計造成了1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但其中的80億美元將在政府關門結束之後獲得恢復,故此次美國政府關門對經濟造成的淨損失約為30億美元,預計將令2019年的美國經濟增長減少0.02個百分點。美國政府部分關門35天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至少達到60億美元,已經超過川普所要求的57億美元邊境牆經費。
黃金ETF投資需求的復甦對金價也是一大支撐,伴隨著金價創下七個月新高,全球最大黃金ETF SPDR Gold Shares, GLD的持倉量也同樣創下七個月新高,28日黃金持有量增加5.88公噸至815.638公噸,累計自去年9月底以來已經增加了73公噸或10%。投資人越來越認同黃金的價值,認為在市場波動性升高之際,應該在投資組合當中增加黃金的配置。分析師也認為全球金礦產量的增長放緩將會對金價構成支撐。第三大黃金生產國俄羅斯財政部2月2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俄羅斯黃金產量從上年同期的284.95公噸增加至290.3公噸,其中礦產黃金產量從上年同期的235.49公噸增加至243.89公噸,其餘為其他金屬礦所生產的副產品黃金。
雖然金價走勢通常與美元相反,但2018年10月份顯然出現了例外,因10月份美元指數上漲了2.1%,但金價也上漲了1.6%;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股市的震盪,當股市出現較大下跌的時候,投資人便會湧向避險資產,最主要的就是債券與黃金。不過,近日股市已經有所回穩,而當股市回穩之後,黃金的表現又會回到「美元模式」或者是「商品模式」,主要與美元及商品行情掛鉤。金價都因為美國貨幣政策收緊而受到壓抑,特別是新興市場的貨幣危機如果擴大到更多國家的話,就會令美元更加高漲。不過,FED的升息對金價也並非全然利空,因貨幣政策一旦過度收緊,就可能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增加,從而有利於金價。此外,中美貿易戰也是一大影響因素,最壞的情況下這將令所有商品陷入空頭,但卻有利於黃金。影響金價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美元,美元最終將會從高點回落,從而帶動金價做出反彈,並且不排除金價最終將可以上漲至每盎司1,400美元。
FED理事主席鮑威爾2019年升息的決心有所鬆動,但他強調稅改對通膨的推升將比預期來的高,所以FED必須預防資產泡沫化,致力於將通膨維持在2%左右。雖市場預估2019年升息2次,但金價卻未走低,主要是FED強化了通膨升溫的看法、同時對於全年升息次數並未有更積極的論述,因此在通膨預期上升、升息預期不變下,實質利率反將有小幅走低空間。中國為全球最大黃金需求國,根據20年以上長期統計,每年1~2月是金價傳統小旺季,預期黃金回檔空間有限。不過,近期強勁的金價已經部分提前反應通膨升溫及美元走入空頭的預期,故短線上檔空間亦屬有限。
美國的總體財政政策、美國發動中美貿易戰爭與地緣政治不穩定性等因素,有利黃金避險買盤增溫,黃金ETF投資者傾向于持有黃金而不是獲利了結,金市的市場情緒謹慎樂觀。地緣政治風險因素正支持黃金市場,黃金未來方向將取決於美元,美國貨幣政策寬鬆與否和長期利率的變化。
(撰稿人: CSIA/ CFP/福州墨爾本理工職業學院國際經濟與金融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