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0-06-10
李全順 : 2020-6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美元需求走弱,農產品價格盤堅、油價持續反彈、金價高檔有支撐】
美元需求走弱 農產品價格盤堅
CBOT三大農產品期貨6月4日全面上漲,因美元下跌有利出口,以及出口銷售的激勵。7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1.5%成為每英斗3.29美元,7月小麥上漲2.3%成為每英斗5.2375美元,7月黃豆上漲1.2%成為每英斗8.6775美元。美國農業部6月4日公告,出口商報告對目的地未知的地區銷售12萬噸的黃豆。分析師表示,目的地未知的地區多數就是中國大陸。ICE Futures U.S. 7月棉花期貨6月4日下跌1.5%成為每磅59.58美分,7月粗糖期貨上漲1%成為每磅11.73美分。
中國大陸5月黃豆壓榨量為862萬噸,較前月增加28%,為連續第四個月攀升,並創下兩年半來新高。分析師表示,5月份大陸進口黃豆到港放量,隨著原料供給增加,加工廠開機維持高位,壓榨量繼續放大。
美國能源部公布,截至5月29日當週,美國乙醇日均產量為76.5萬桶,創下兩個月來新高;較前週增加5.7%,但較去年同期仍減少26.7%,估計用於生產乙醇的玉米使用量為8,033萬英斗。美國農業部5月報告將2019/20年度乙醇玉米使用量預估從50.50億英斗下調至49.50億英斗,週均使用量為9,520萬英斗。過去兩個月來,美國乙醇期貨的價格已經上漲32%,主要受到油價上漲以及石油需求回升的影響。作為需求的指標,美國上週乙醇摻混日均淨投入量較前週增加8,000桶至72萬桶,相比4月初為創新低的50.2萬桶。過去四週,美國乙醇摻混日均淨投入量為69.4萬桶,較去年同期的94.6萬桶減少26.6%。美國上週汽油日均需求較前週的725.3萬桶增加至754.9萬桶;過去4週,美國汽油日均需求為724.8萬桶,較去年同期的935.3萬桶減少22.5%。美國上週乙醇庫存量較前週減少70萬桶至2,250萬桶,為連續第6週減少並創下年初以來新低。其中,東岸地區的庫存量較前週減少10萬桶至780萬桶,中西部地區的乙醇庫存量較前週減少10萬桶至720萬桶,墨西哥灣區的乙醇庫存較前週減少40萬桶至480萬桶,落磯山脈地區的庫存較前週持平為40萬桶,西岸地區的庫存較前週減少10萬桶至230萬桶。
美國農業部5月報告表示,2020/21年度,美國玉米產量預估將達到創新高的1,600億英斗,期末庫存也將創下33年新高至33.18億英斗。2019/20年度乙醇玉米使用量預估繼前月從54.25億英斗下調至50.5億英斗之後,進一步下調至49.5億英斗,因疫情導致汽油需求下滑的影響,佔玉米產量的36%比重;2020/21年度,美國乙醇玉米使用量預估為52億英斗,佔玉米產量的32.5%比重。
美國能源部5月報告則是將2020年美國乙醇日產量的預估較前月的82萬桶上調至87萬桶,但2021年的乙醇日產量預估則是從99萬桶下調至97萬桶,相比今年第一季的乙醇日產量為102萬桶。報告表示,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疫情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的石油需求大幅減少,其中最大的衝擊集中在第二季,此後可望緩慢復甦。
OPEC+落實減產 油價持續反彈
NYMEX 7月原油期貨6月4日收盤上漲0.12美元或0.3%成為每桶37.41美元,因數據顯示OPEC+正落實減產的影響,ICE Futures Europe近月布蘭特原油上漲0.2美元或0.5%成為每桶39.99美元。OPEC+及俄羅斯等參與減產協議5月份產量減少860萬桶/日,減產執行率達到89%。
美國能源部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當週,美國煉油廠日均原油加工量較前週增加31.6萬桶至1,330萬桶。煉油廠產能利用率較前週的71.3%增加至71.8%,過去4週的平均值為70.1%。汽油日均產量較前週720萬桶增加至780萬桶,蒸餾油日均產量較前週480萬桶減少至470萬桶。原油日均進口量較前週減少100萬桶至620萬桶,過去4週的原油日均進口量為600萬桶,較去年同期減少18.3%。汽油日均進口量由前週的29.2萬桶增加至78.2萬桶,蒸餾油日均進口量由前週的15.5萬桶增加至16.3萬桶。作為需求的指標,美國過去4週日均油品供應量為1,610萬桶,較去年同期減少19.4%。其中,汽油日均供應量年減22.5%至720萬桶,蒸餾油日均供應量年減13.4%至340萬桶,航空煤油日均供應量年減68.7%至創新低的55.8萬桶。5月29日當週汽油日均需求由前週的725.3萬桶增加至754.9萬桶,去年同期為944.1萬桶,相比4月初為創新低的506.5萬桶。
根據美國能源部自1983年開始發布的週度預測數據,截至5月29日當週,美國原油日均產量較前週減少20萬桶至1,120萬桶,創2018年10月以來新低;較去年同期減少120萬桶,較3月中創新高的1,310萬桶則減少了190萬桶。5月29日當週美國原油日均出口量較前週的317.6萬桶減少至279.4萬桶,相比去年最後一週為創歷史新高的446萬桶/日。美國能源部5月報告將2020年美國原油日產量的預估較前月下調10萬桶至1,170萬桶,2021年美國原油日產量的預估較前月下調13萬桶至1,090萬桶。
能源咨詢機構Wood Mackenzie報告表示,2020年夏季,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預估將年減2.7%或300萬噸,這將是2012年以來的首度下滑,因亞洲主要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為對抗武漢肺炎疫情而實施封鎖措施,使得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需求下滑的影響。今年冬天,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則預估將年增500萬噸,但預期較強勁的增長仍至少須等到2021年中。作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日本今年第一季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就已經出現下降,4月份也持續下滑,主要因為疫情爆發的影響。雖然日本並未執行全面的封鎖,但包括學校關門、維持社交距離、居家工作指引,以及部分產業的關閉等,都是第一季液化天然氣需求下滑的主因,而預期此衝擊還將持續到第二季。報告預估,日本第二季的液化天然氣需求將年減3%至1,580萬噸。第二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中國大陸,今年第一季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年增1%,但是隨著大陸經濟在疫情之後迅速重啟,預計今年第二季大陸液化天然氣的消費量將年增12%達到1,500萬噸。印度今年第一季液化天然氣消費量則是年增19%,主要受到液化天然氣現貨價格較低的激勵;但第二季受到印度全國封鎖防疫的影響,預估液化天然氣需求將年減24%至400萬噸。
避險需求仍存在 金價高檔有支撐
世界黃金協會6月4日報告表示,2020年5月,全球黃金ETF持倉增加154公噸至創新高的3,510公噸,已經連續第6個月增加,且過去3個月的持倉都增加超過150公噸,黃金ETF的總資產管理規模也增加4.3%達到創新高的1,951億美元。今年1-5月,全球黃金ETF持倉累計增加623.3公噸,已經創下歷年的最大增長,此前紀錄為2009年全年增加591公噸。1-5月,北美市場的黃金ETF持倉增加374.9公噸,歐洲市場的黃金ETF持倉增加215.2公噸,美歐兩地的黃金ETF持倉分別達到1,815.3公噸與1,537.3公噸。
德國Commerzbank報告表示,瑞士海關的數據顯示,瑞士對美國出口的黃金在3月份創新高達到43.2公噸之後,4月份持續大增再創新高達到111.7公噸,佔當月瑞士黃金出口量的近85%比重,主要是來自於黃金ETF的投資需求強勁的影響。除了對美國的黃金出口增長以外,瑞士對德國的黃金出口也在3月份創下2012年以來的統計新高達到16.9公噸,4月份出口量則是降至8.2公噸,但較去年同期的2.375公噸仍大增245%。過去兩個月來,全球黃金ETF持倉只有兩個交易日沒有增加,顯示無論市場的風險偏好如何,以及股市的持續反彈等,都沒有影響到投資人持續擁抱黃金的意願。包括經濟與就業的不確定性、貿易緊張,以及央行持續的量化寬鬆等,都是推動金價上漲以及黃金ETF持倉持續增加的主要原因。5月份,黃金市場的交易額也從4月份的1,400億美元增加至1,640億美元。此外,當前全球黃金ETF持倉也比美國以外的其他各國央行所持有的黃金更多。
當前市場上仍然有許多因素支撐黃金的投資需求,包括全球低利率的環境、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通膨可能上揚的預期。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疫情的不確定性也是一大因素,無論是疫情對經濟或是社會的衝擊,甚至是對第二波疫情爆發的擔憂等。此外,雖然近期股市持續反彈,但預期企業獲利仍將下滑,這就使得股票的估值虛高,黃金也將成為投資人規避風險的首選。近期,美國反警察暴力執法的示威暴動,以及今年稍晚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也都會增加市場的不確定因素。
不過,黃金市場也並非沒有隱憂,雖然投資需求強勁,但是兩大黃金消費國中國大陸與印度的實物黃金需求則是顯得疲弱。中國大陸今年1-4月的黃金進口量只有17公噸,較去年同期大減了89%,而印度4月份的黃金進口更是幾乎陷入了停頓。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弗瑞奇指出,疫情對第二大黃金消費國印度黃金需求的衝擊幾乎是災難等級,印度5月份的黃金進口量僅1.4公噸,較去年同期的133.6公噸大減99%,主要因為全國封鎖防疫的影響;此外,印度國內金價處於新高水平,也可能壓抑秋天婚禮季節的黃金需求。
2020年6月起,在全球經貿摩擦不斷加劇、美國FED降息、美債收益率下跌、世界主要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全球投資市場悲觀情緒愈發濃厚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黃金的避險功能得以充分凸顯,金價同步上揚。 美國的總體財政政策、美國發動中美貿易戰爭、地緣政治不穩定性與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等利空因素,有利黃金避險買盤增溫,黃金ETF投資者傾向于持有黃金而不是獲利了結,金市的市場情緒謹慎樂觀。地緣政治風險,新冠肺炎等因素正支持黃金市場,黃金未來方向將取決於美元,美國貨幣政策寬鬆與否和長期利率的變化。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