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1-02-08
李全順 : 2021-2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中國堅持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中國堅持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回顧中國2020年的貨幣政策,並展望2021年的貨幣政策走向。2021年中國人行的重點是要深入理解穩健貨幣政策要靈活精准、合理適度的取向。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既要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堅持穩字當頭,保持戰略定力,不左不右。

       值得注意的是,1月金融資料將於近期發佈,2021年特別是第一季度的經濟資料同比增速比較高。而2020年貨幣政策發力較早,因此第一季度可能出現高基數基礎上的金融資料同比增速回落與低基數基礎上的經濟資料同比增速走高的背離。對此,應當看到,金融資料是在高基數基礎上的增長,貸款、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並不少,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依然是穩固的。

       中國不僅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還是少數保持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率水準保持在合理區間,沒有像其他主要經濟體那樣實施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二是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基本穩定,銀行貨幣創造的正常市場化功能充分發揮,沒有像其他主要經濟體那樣靠大幅擴張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來狂印鈔票。三是貨幣信貸增幅遠低於上次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貨幣信貸的增幅是比較合理的。四是宏觀槓杆率增幅低於主要經濟體,也低於上次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且增幅逐季收斂。

       上述效果的取得,主要緣於堅持跨週期設計,保持總量適度,精准直達支持穩企業保就業,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和引導市場預期等。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是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內容,有利於跨越經濟週期,穩住貨幣總量。在操作上,綜合考慮了名義經濟增速、潛在產出和經濟增速目標。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大幅偏離潛在產出,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參照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經濟增速,2020年12月末M2增速為10.1%,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為13.3%,支持經濟向潛在產出回歸。

       展望中國今年的貨幣政策取向,在經濟形勢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並存,貨幣政策面臨挑戰。一方面,2021年中國經濟基本面好轉的大趨勢是確定的。從國際看,儘管近期全球疫情繼續蔓延,但疫苗研發和接種正積極開展,全球疫情最壞階段正在過去,加上宏觀政策支撐和低基數效應,主要經濟體經濟指標持續改善總體是確定的。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基數效應、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和疫情不確定性的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基數較低,受統計數值擾動,2021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較高,容易導致基數幻覺。不過,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進程不穩定不平衡。同時,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此外,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影響。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疫情後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衝擊,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存在挑戰。

       因此,2021年國內外形勢依舊十分複雜,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並不少。貨幣政策要堅持穩健的總體取向,堅持穩字當頭,保持戰略定力,不左不右。要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平滑經濟波動,應對諸多不確定性。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的作用,精准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利率在合適水準,保持宏觀槓杆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

       在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方面,要通過深化LPR改革推動存款利率逐步市場化,打擊各種不規範的變相存款創新產品,維護存款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健全政策利率體系和貨幣市場基準利率,完善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MLF利率為中期政策利率的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此外,在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方面,發揮好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浮動成為常態,同時要注重預期引導,引導企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基本穩定。
    
       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日前準確分析了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明確指出了2021年經濟工作如何開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的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其中,連續性、穩定性是經常說的,可持續性是新提法。這意味著可持續性是一個強調的重點,或者說是考量的一個重要維度。

       中國中央提出了八大重點任務,要向這八大任務去傾斜。還要積極化解地方的隱性債務,政府要過緊日子,突出保基層、擴直達。貨幣政策要靈活精准,合理適度。2021年中國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面臨幾大挑戰。例如,CPI和PPI的走勢,價格若出現明顯上升壓力,也會給貨幣政策帶來壓力。資產價格一度走高,也成為貨幣政策必須關注的問題。
當前中國國內部分物品價格有所走高,主要是因為採取了區域性疫情防控措施。總體看,2021年CPI不會太高。關於資產價格,要更多通過宏觀審慎框架來管理。房地產更大的壓力可能來自於五道紅線以後,房地產金融原來的高流轉、對債務依賴過高的運作模式應有所調整,市場會形成新一輪的結構性變化和重組。

       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的優越性體現得也很明顯,中國優先控制疫情,為經濟恢復創造條件,從供給側優先復工復產開始,然後配合需求側的政策聯動。包括2020年春節後的股市,中央頂住壓力果斷開市,這不僅是資本市場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宏觀決策中的大事,是中國對宏觀調控理論的新認識,是對市場理性、市場心理的一種深刻解讀。宏觀調控創新精准直達機制,提高政策的傳導效率和綜合效能,以合理的代價取得了最大成效。

       2021年中國經濟運行可能呈現以下態勢:一是總量的壓力有所緩解,總需求在改善,基本面向好,但結構性壓力依然不小,比如就業結構壓力,金融結構性風險,產業恢復不平衡等。二是宏觀指標會比較好看,但是微觀感受可能會一般。這裡有一個同比資料換算問題,今年會抬高宏觀指標,就是說看起來宏觀指標很高。但實際上,如果放到中長期來看,增長並沒有那麼高,仍是一種恢復性增長,所以就會出現宏觀和微觀感受不一致的情況。三是消費和中小微企業恢復進度,決定經濟常態化步伐。到目前為止,消費還沒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而且部分消費具有不可回補性。此外,一些中小企業靠政策活了下來,政策逐漸調整以後,能不能恢復元氣和市場活力,還有待觀察。因此,要更多地關注消費和中小企業的恢復情況,某種程度上,這是判定中國經濟常態化的一個重要依據。經濟逐漸回到常態化,政策才能正常化。四是經濟運行前高後低,季度性波動比較大。2021年的經濟增速,可能會呈現季度性的前高後低,而且落差會非常大,也許會有兩位數百分點的落差。這種短期的高增長,主要是低基數造成的,有一個同比幻覺,並不意味著經濟過熱。同樣,下半年季度增速如果回落了,也不意味著過冷,要正確判斷。五是平衡經濟恢復和風險防範,在平衡中實現宏觀政策的穩妥正常化。如果經濟增長正常恢復的趨勢一旦確定,宏觀政策也會進一步跟上,在此過程中仍要考慮經濟恢復和防風險的平衡。如果風險驟然增加的話,有必要進行平衡處理,政策也要做出適應性調整。



(圖片來源 : 鉅亨網)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